作者:顾骏 孙宏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4-8-20 9:12:25
选择字号:
教授评四川考生跳崖:无法跨越城乡鸿沟的沉默者

 

四川旺苍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尚飞(化名)今年高考得了170多分,却向父母谎报470多分,超过录取分数线20多分。在外打工的父母喜出望外,特地从北京赶回家乡。面对父母,尚飞承认说谎,嚎啕大哭。虽有父母安慰,几天之后,尚飞还是选择了跳崖轻生。

跨越城乡鸿沟高考不是唯一出路

■顾骏

报道这一消息的媒体说,“我们关注尚飞的坠崖,不是因为他是高考的失败者或留守少年,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沉默者”。这一角度不能说不合理,但我们更应深思的,是一个无意高考,也没能力高考的孩子,为什么非得走高考这座独木桥?

尚飞的父母今年50多岁,常年在北京各建筑工地打工,挣的是血汗钱,只盼儿子能过上“城里人这样干净体面的生活”。与儿子沟通不多,基本上1个月1次电话,但只要儿子需要钱,他立刻就会打过去,“不多问,要钱就给钱,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孩子离世后,父亲反思说:“生怕儿子吃得不好穿得不够,却从来没问过娃娃在想啥”。

尚飞虽然成绩差,但是在学校从不捣乱,最经常的状态就是沉默地坐在教室后排。沉默不等于没想法,尚飞有自己的微博,他曾在微博中感慨:“原来我孤身一人。好绝望……”“我悲哀的(地)发现,我与这个时空脱节了。”

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不难看出,尚飞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毫无感觉,只是机械地走向高考的终点。当一切揭晓,分数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终点时,尚飞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

谁要是就此得出结论:“应试教育害人”,那就纯属皮相之论了。需要追问的是既然对学校学习没有感觉,尚飞和同尚飞一样的孩子,人生可还有其他路径可走,而不是非得“吊死”在这一棵树上?事实上,尚飞打工的父亲已经作了回答。

不是为了求知,也不是为了探索未知,只是为了孩子能改变身份,跳出父母的人生轨道,“过干净体面的生活”。做父母的如此构想和安排孩子人生,不是他们视野狭窄,而是现实残酷。

尚飞的姐姐早些年考取了省内大学,假定尚飞没有弃世,而是高考失败之后,走上和父母一样的打工道路。设想下,如果姐弟俩一起来到大城市,进没进过大学,立马会让两人的人生道路大相径庭:姐姐即便一时拿不到户籍,也会被列入“新XX人”,而弟弟只能接受“农民工”的称呼。近年来,有的地方推行“积分制”,非户籍人口按积分水平,享受相应的市民待遇。姐姐努力一下,达到入门线不是难事,而弟弟要想过线,比“登蜀道”还难。是城乡二元结构及其造就的居民和非居民两种身份,让父母不问尚飞其他,只要求“好好学习就行”,因为至今为止,对千千万万出身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改身份,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

接受教育是个人的权利,也是必经的成长阶段,但参加竞争性高考未必是每个孩子的“菜”。中国古代发明了给贫寒家庭孩子人生流动机会的科举考试,这很了不起。但远比科举制先发明,且意义更为重大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愿意从事生产劳动的,可以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经营;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喜欢动脑筋从事管理的,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理想。这两条不同的道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杰出贡献。

反而是到了今天,几乎所有家庭都把进大学设计成孩子唯一的人生道路。如此社会心态和背后的生活逻辑,才是让尚飞这样无法适应又难以摆脱考试的孩子,枯等高考发榜,一了百了。这哪里只是一个“沉默者得不到关心”的问题?被灌输了只有高考能改变命运的观念,而分数又已说明此路不通的尚飞,以坠崖表达了对现实的拒绝。

说了那么多年的“教育改变命运”之后,对于那些无法通过教育实现人生改变的孩子,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

认清教育本质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孙宏艳

每当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总是痛心疾首,各种责备各种批评:教育不到位,学习压力大,养育忽视等等,但是悲剧之后还会有悲剧发生。所以,笔者想说说教育的本质问题。

尚飞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孩子,他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很懂事,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才撒了谎。他还很乖巧,在学校里不惹事,经常沉默地坐在角落里,朋友有困难了他也绝对会去帮忙。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他还会告诉姐姐他在后山崖。笔者相信,他一定是担心家里人会找不到他。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他们也许成绩不好,但可能大胆调皮;他们也许胆小沉默,但可能懂事细心;他们也许粗枝大叶,但可能有想法敢创造……这些闪光点就是每个人的长处。长处经常被人看到,会使人产生存在感,感到自己有价值,从而上升为自尊、尊严、上进心等正能量。

尚飞坠崖就是因为他没有了存在感。父母只能给点钱,却不了解他内心的烦恼;学校里老师看他挺乖,不惹事不添乱;高考这座桥他虽然去闯了一回,但是没闯出好成绩。在尚飞看来,这个世界是完全可以没有他的,所以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在微博上说“你们的记忆里会有我吗?”这说明他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人会在意他、记得他,没有人关注过他。

逝者已去,指责家长、老师已经无济于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教育的本质。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本质不是教孩子认了多少字,算了多少题,而是帮助孩子发现长处,唤起自尊,唤醒内心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从而绽放出生命的光芒。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去做人、做事、学习、生活。看不到自身价值的人,生活没有光亮和期待,更难有向上的动力,难有抗击挫折的力量。

虽然生活没有假如,但是笔者还是一厢情愿地想,假如尚飞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班里是跑步冠军,假如尚飞在家里经常被爸爸妈妈表扬,假如老师给尚飞分配一些班级事务,假如他有几个特铁的小哥们儿,假如他不那么乖偶尔在学校里惹个事儿,假如他上课爱说话调皮捣蛋……或许他都不会最终走上山崖。这些“假如”,其实就是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绽放出来的正是生命的光芒。

尚飞的悲剧虽然只是个案,但却折射出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我们在教育中,要重在发掘孩子们的优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绽放,不管是绽放成玫瑰花、牡丹花,还是绽放成牵牛花、油菜花,都各有各的精彩。家长、老师等一切教育者,要把教育的主要目标放在致力于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上,让他们感觉自己“有用”、“存在”、“参与”,而不是把“成绩好”、“听话”当做重要标准。存在感是一种被重视、被肯定、被关注的感觉,教育者要充分地关注身边的孩子,感受他们的心灵,重视他们的感觉,肯定他们的长处,这样才能唤起每个孩子内心崛起的力量,才能使他们内心真正地感到幸福。

要让孩子像花一样绽放,教育者就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放下急功近利,在孩子的短处中发现长处,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把经常批评、否定改为赞扬、肯定,越是心里着急越是要慢慢教育,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用微笑对待他们。相信只要教育者付出真情对待孩子,任何一个孩子的生命都能放射出异彩。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原标题:《四川一高考生跳崖事件,谁之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