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春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13 8:10:22
选择字号:
张定一:与小麦育种同行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张定一侧记

 
■本报记者 程春生
 
3月的三晋大地乍暖还寒。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张定一和他带领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团队,早已忙碌起来。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是那份对农民和农业的深厚感情,激励着张定一在科研道路上永不停歇。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研成果造福更多农民,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
 
走在小麦育种前列
 
1984年,张定一从山西农大土壤农化系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工作。第二年,他考取了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研究生,正式成了和育种打交道的“农民”。
 
16年后,张定一正式担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服务地方农业,发展区域经济,推进科技产业化,提高成果转化率科研团队的带头人。
 
虽然从事管理工作十几年,但张定一始终走在农业育种工作的前沿。育种工作是枯燥的、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机械式反复,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直至大面积示范推广,需要经过十年如一日的磨砺。
 
经过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培育,优质品种临优145填补了山西省一项空白,为全省小麦育种树了一面旗。该品种于2003年通过审定,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推广的100项农业新科技项目和国家、山西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品种,被评为国家“863”计划突破性成果,同时获得科技部、农业部品种后补助,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资助。2003~2007年,在山西省及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1004.6万亩,净增小麦15069万公斤,增值90731.5万元。获2007年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张定一带领他的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材料创新研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高产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项目,先后选育出临汾8050、临旱536、晋麦83号和临优7287等一大批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新品种,成为山西省小麦第七次更新换代的主干品种。
 
在秋、冬、春连旱,山西省遭遇五十年一遇大旱的2009年,经专家测产,临旱536最高平均亩产351.3公斤,临汾8050最高平均亩产535.8公斤,到2010年全省累计种植面积1350余万亩,其中,临旱536在该省年最大种植面积达270余万亩,几乎占到全省旱地小麦面积二分之一,临旱536也获得2009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就小麦高产再高产的瓶颈问题,张定一主持开展了“麦田土壤供钾能力与小麦高产稳产需钾规律研究”课题,这一研究成果获2001年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重视配套技术
 
张定一始终认为,搞科研工作,从目标制定、策略规划、路线设计,到在育种中摸索经验、改良创造新方法,时刻要动脑子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要想获得高品质、高产量,配套栽培技术必不可少。为此,他几乎每天都在思索着、忙碌着。对种在试验小区的小麦,进行观察、记载、选择、收获,再进行对比、筛选,然后再播种、管理、收获、对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培育出理想的品种和与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近三年来,张定一团队研制的“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500余万亩,辐射到河南、河北和陕西等适宜区域,成为2011年山西省小麦生产主推技术。其中“冬水前移、限量灌溉、塌实土壤、促根增蘖”,成为2012年全国小麦十项高产稳产主体技术之一的黄淮海冬小麦浇冬水技术的核心技术。
 
多年来,由张定一亲自主持和参与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16个,审定作物品种11个,鉴定技术成果3项;张定一个人获各种荣誉20余项。同时他也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综合试验站站长,全国作物高产创建指导专家,农业部粮棉高产创建专家等。
 
关注粮食安全
 
在张定一眼里,小面积的产量突破只展示了一种前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靠产业化发展,靠大面积的稳产,靠科技成果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实现。
 
1998~2003年连续5年时间,粮食生产滑坡,科技成果转化不力,留守农民困惑彷徨,基层农技推广“线断、网破、人心散”,要解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依靠科技。为此,张定一担任了“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超高产示范”项目首席专家,组装集成了 “小麦机播—玉米套种”、“小麦撒播—玉米套种”和 “小麦机播—玉米平播”三种高产高效模式,实现了不同生态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达吨粮、超双千(元)。其中洪洞县马三村小麦最高亩产634.1公斤,刷新了山西省水地小麦高产纪录。
 
张定一始终认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是未来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他做梦都在考虑自己这个科研团队未来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如何培育一批既可活化土壤,又可高效利用土壤氮磷营养的小麦新品种;如何实现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通过定向变异,创造特异新种质,拓宽育种途径,丰富小麦遗传基础。
 
为此,他带领这个科研团队再次承担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课题,不断努力着,继续向科研高峰迈进!
 
《中国科学报》 (2013-03-13 第8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