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2 8:21:45
选择字号:
35公里长、20公里宽,面积大约为700平方公里,注意,这个庞然大物从南极漂过来了!
专家解读南极冰川“遗孤”:与海温上升密切相关
 
■本报见习记者 李瑜
 
回放:
 
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一座巨型冰山自今年7月份从南极派恩岛冰川断裂后,正缓慢向公共海域移动。据美国国家航天局最新卫星观测结果显示,估计目前该冰山有35公里长、20公里宽,面积大约为70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或两个美国亚特兰大市的面积。研究人员称,未来它可能进入繁忙的航道,并对过往航船形成潜在威胁。
 
疑问:
 
造就冰川“遗孤”的幕后元凶是谁?大洋中的“小冰块”是否会干扰“雪龙”号的科考之旅?
 
解答:
 
“造成冰川分裂后向外漂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温度的变化。”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锦年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相对于气温升高带来的冰川表层融化,冰川脱落现象更与海水温度上升密切相关。
 
陈锦年解释说,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海水温度的确比过去有所升高。“当温暖的海水进入冰架底部的通道中,巨大的冰川很可能发生崩塌和分离。”此外,风场作用引起的局地环流变化,也会对冰川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蚀,使部分冰山脱离主体。
 
然而,令陈锦年感到不解的是,尽管全球变暖已成为造成冰川消融的世界性共识,但例外依然存在。
 
“从实测资料来看,两极冰川状况有很大不同,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比北极慢。其中,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等地区的冰川规模甚至还在上升。”陈锦年认为,如果仅从气候变暖的普适观点显然是无法解释该现象的,这也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局限。
 
那么,漂流在外的冰山个体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这个漂移不定的家伙可能会对海上航运带来一定影响。”陈锦年强调,即便是看上去很小的冰山,它隐藏在海面之下的体积也可能非常庞大,如果出现在繁忙航道,来往船只必须远远绕行。
 
与此同时,“由于冰山是固态的淡水资源,它在海洋上融化之后,周围海水的含盐量会大大降低,局地海洋生物将首先会受到影响,因为原有的海水温盐度被打破了。”陈锦年表示,海上冰山完全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污染事件”。
 
陈锦年进一步指出,从更大尺度而言,冰山在海面融化过程中也会引起环流系统的部分变化。
 
“海洋环流主要可以分为风生环流和温盐环流两大类,前者是风力驱动的结果,后者是由于海水自身的密度差异导致的。”陈锦年表示,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唯一一处海洋贯通的地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这里发生的海水交换通常是非常均衡的。
 
然而,“一旦南极地区海水的物理量(密度)发生了变化,那它在向北部经向输送过程中的洋流速度和所到区域的海洋环境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陈锦年说,尽管单个冰山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如果每年都有冰山从主体冰川脱落进入海洋的话,它的淡水积存效果便会累积,其影响很可能是长期的。
 
此外,海面上“不速之客”也成为了科考活动的羁绊。
 
2005年,一座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的移动冰山挡住了科考补给船的必经之路,令南极洲上的多国科考队员陷入“取舍两难”的窘境。2010年,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在南极圈执行任务时也同样经历过“一览群山”的惊险一幕。
 
让人忧虑的是,眼前的这座冰山是否会影响到“雪龙”号的南极之旅呢?
 
“这首先要看‘雪龙’号到达的具体位置和冰山的移动路线,如果在其附近活动,固锚下放和观测仪器安置都要十分谨慎。”陈锦年同时表示,由于目前的预警技术已十分成熟,卫星与声呐设备的强大搜索、定位能力可以做到让海面上的移动冰山无所遁形,所以它对科考活动的影响不会很大。
 
他同时指出,冰川从底层冰架上不断脱落是目前阶段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如果进行人为干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最终效果如何也很难确定。 (原标题《冰川“遗孤”影响几何》)
 
《中国科学报》 (2013-12-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