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舸 艾焱龙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3-1-18 8:09:32
选择字号:
湖南省考古发现“庄跷入滇”证据
本报讯近日,记者在湖南省田野考古汇报会上获悉,2012年该省考古工作在湘西、湘南、湘北均发现不少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墓群及相关遗迹,这些遗迹所在地多为多民族聚居区,为揭示湖南早期土著文化与楚文化乃至中原文化的融合进程,以及湘西南地区乃至云贵高原和岭南地区的“中国化”进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2012年8至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处湘西南边陲的托口水电站库区大塘岭墓群该库区考古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此前湖南境内已发现的楚墓,最西只到同处怀化地区的洪江市黔城镇,距此次发掘的托口镇直线距离有20公里。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向桃初说,虽然此次发掘点只是向西推进了20公里,但黔城镇位于沅水干流,而托口镇在沅水上游,且处于支流的位置上,意义更为特殊,为“庄跷入滇”的真实性及其路径提供了证据。
“庄跷入滇”是云贵高原开发史上的一次关键事件,史书多有记载,但学界对楚国将军“庄跷”的真实性及“入滇”路径有争议。曾有学者断言“庄跷入滇”是由沅水循江而上,此次发现将有助于揭开这一“谜团 ”。(成舸 艾焱龙)
《中国科学报》 (2013-01-18 第13版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拉尼娜姗姗来迟,但不会持续太久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