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磊 杨咏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5-2 15:47:28
选择字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教师因学生投诉被转岗引发关注

陶小莫 绘

新闻回放
日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召开2012年教学工作会,把“建立并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提上日程,提出“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不好的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再聘任其承担教学工作”。而不久前,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教师就因为学生不满意其教学效果而遭到“下课”处理。
学生不满教学,老师转岗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这位被投诉的老师上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上课的时候只会低着头念课件,眼神根本不跟同学交流,讲的内容我们也听不懂。”公共卫生学院大三学生张桂琪说,在跟老师沟通无效之后,在第二节课后,班上的同学决定集体投诉。
院长陈大义接到学生反映之后,一面劝说学生再听一听,“因为有些老师属于‘慢热型’”,一面组织学生科和教学科去听了第三次课,发现该教师的确存在不熟悉课程内容、知识点讲授不清楚的问题。“我自己问了10多位同学,他们反映都比较一致,就是希望换老师。”经过与这位老师协商后,学院将她调离了教学岗位。
“其实这个老师是有能力的,只是她的表达能力比较差,教学方法不是很好。”陈大义说,这名老师的实践能力比较强,就把她调到了实验室工作。“待进修学习,按照学校的相关程序考核合格之后,就可以再返回课堂。”在他看来,现在很多青年教师并不缺学术能力,缺乏的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技巧。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怎样安排教师到他们适合的岗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余曙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4月初,学校召开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决定把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提上日程。学校还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教学技术、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退出既是压力,更是激励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转岗后,立即引来师生热议。“其实学校的老师都很尽责,只有极个别老师会出现不负责的现象。”药学专业学生郑航告诉记者,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网上评教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通常我们给老师的评价都是优秀”。
对不满意的教师,学生们通常也不会直接投诉。管理学院学生王慧兰说,对不喜欢的老师,学生通常都“用脚投票”。针灸推拿学院大一学生张兰则告诉记者,专业课学生都不会逃课,听不懂就在下面自学,“除非老师完全不负责,或师德有问题,否则同学一般都不会投诉”。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招学生喜欢呢?在大三学生张佳琦看来,知识渊博、上课旁征博引的老师才能够吸引到学生。不少同学表示,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的老师是他们的“最爱”。
目前,学校提出的退出制度也让不少教师“压力山大”。“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教授认为,学生掌握老师“生杀大权”,对老师也是一种激励。针灸与推拿学院青年教师佟枫说,退出机制会让他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并不断提高改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建立退出机制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实现人尽其才的措施之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元说。
“如果我被学生投诉,首先会感到难过,紧接着就想知道哪些方面让学生不满意,好努力改进。”北京物资学院外文学院教师万静静认为,对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让人心服口服。
评判是否胜任,必须慎重
东北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徐心阳说:“教师退出机制既涉及高校人才有序流动,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工作,也涉及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引导,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的态度谨慎从事。”
据万静静介绍,北京物资学院外文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估分为督导组、教师同行、学生3个层次,每学期每位老师要听3个同事的课,学生必须先评课打分才能进行网上选课,由老教师组成的督导组会重点听排名靠前和靠后老师的课并给出评课意见,排名末位的老师会受到黄牌警告。“最近有位同事因为连续3次评教排名末位刚被调离教学岗位,按程序,学校至少要参照来自学生的90张、来自督导组的3张和来自教师同行的9张评课表,学生的评价并不是唯一的‘判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也认为,评判一位教师是否胜任教学岗位时一定要慎重。“有些学生可能就是因为老师要求严格或分数给得太低,就故意给老师差评或者投诉。”他告诉记者,一旦接到学生投诉,学院会立即组织教学督导组专家、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师和学生代表前去听课,而且不仅仅听一堂课,可能连续听一两周课,最后对老师进行综合评判。
“如果是老师工作态度问题,我们就提出严厉批评,限期改正;如果是老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专家组就会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提出改进办法,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吴建说。
“高校推行教师退出机制是现代社会用人制度的必然趋势。”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教育专家纪大海说,“但退出机制必须有章可循,要建立在法律之上,不能违背教师法。而且对退出的教师要有人文关怀,需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和任职的机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