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俊
随着一场国际贸易诉讼的爆发,“稀土”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词汇。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就中国对稀土等部分原材料的出口限制,向WTO提起贸易申诉。
另一方面,由于稀土开采长期监管不严,我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污染代价。在此“内忧外患”之际,4月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正式成立。稀土行业被寄予持续健康发展的厚望。
稀土为何如此重要?4月24日,中国科协举办第14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稀土领域科技专家围绕“稀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一主题,与媒体展开探讨。
高新技术“维生素”
望文生义,一些人将稀土理解为一类特殊的“土”或者某种单一元素。事实上,稀土是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包括元素周期表中第57~71号的15个镧系元素,以及同处于第三副族的21号元素钪和39号元素钇。
它们为何被称为“稀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庄卫东介绍,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看上去像“土”,从而得名“稀土”。
如今,稀土材料已走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液晶电视、节能灯、手机、空调、电动车、飞机乃至纺织品和化妆品中,都能找到稀土的身影。
正如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所说:“稀土为人类提供了打开现代高新技术材料宝库的钥匙。”稀土在新兴绿色能源技术、电子工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成为不可替代的现代高新技术“维生素”。
发达国家都将稀土列为战略资源,将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和相关应用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稀土不“稀”?
从地质储量来看,稀土其实并不稀少。“因为稀土分散,同时密度相对较低,所以大家认为稀少。”张安文介绍,就已探明并公布的储量来看,稀土在地壳构成中的比例非常大,几乎是金元素的三万倍。
就稀土的全球分布而言,其地域范围也非常广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2011年全球稀土储量数据,中国相对占比为48.3%,独立国家联合体(CIS)占16.7%,美国占11.4%,印度占2.7%,澳大利亚占1.4%,其他国家和地区占19.4%。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2008年稀土储量数据中,中国相对储量为30.9%。
在张安文看来,以上数据背后似乎有“弦外之音”。储量上升了,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应该向世界供应更多的稀土呢?
同样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与储量分布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满足了全球近97%的稀土原料产品需求。除中国外,只有印度提供了2.2%,巴西提供了0.5%,马来西亚提供了0.3%。
制造业须“给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向全球提供了大量廉价稀土,支撑发达国家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是高科技国防军工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非但没有一个‘谢’字,还跟我们法庭相见。”张安文坦陈,“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觉得心里很不平衡。”
“我们发展中国家难道永远只能廉价提供原料?中国有这么广阔的国内市场,我们不能自己发展高科技?我们永远搞低端产品,永远搞原料出口吗?”张安文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认识到了稀土的重要性,开始攻关稀土研究。中科院院士徐光宪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就提出,稀土技术是可以成套的全面系统。从采矿选矿、冶炼分离到功能材料等技术应用,将构成完整产业链。
与会专家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从研究水平到生产质量均处于世界前列。
不过,张安文补充道,“目前我国整体稀土产业链的短板,在元器件、零部件方面,而发达国家正是以此在我国获得了巨大利润”。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提出的“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需要稀土行业的参与。张安文认为,从元器件、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方面来追赶,将来才会有更大的话语权。原材料产业也要参与其中,提供性价比理想的优质材料。
《中国科学报》 (2012-04-2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