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6 9:30:44
选择字号:
瞿振元:政府应营造“学农爱农”的政策氛围

 
■本报记者 黄明明
 
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们经常会用“这会没时间”、“等会再说吧”这样的话来搪塞记者们的追问。
 
刚想给瞿振元递上采访纸条时,他对本报记者摆摆手。而随后,从答应采访,到专访了五分钟、十五分钟,再到他打回电话给记者表示,他认为“学农爱农”的话题非常重要,需给予补充和解释。
 
这一态度转变,恰是瞿振元对“中国农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一种什么样的人才环境?”这一话题的最好回应。
 
瞿振元认为,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从教育结构上应该有所调整。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农业高等院校不仅仅要朝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一批高水平的农业大学而努力,要更注重加大对面向农业一线劳动者的农业中等教育的需求。
 
现实的情况是,当前,在农村从事一线工作的人,能以比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数量还不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他认为,当前职业教育技术中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方式仍需加强。
 
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本科、硕士、博士不同的层次,也应有着不同的定位。博士应该更多从事基础型、学术型研究,当然也包括部分应用型研究。如果本科、硕士直接就业的话,更多的应该偏应用型培养。
 
结构的调整需要观念的转变。对于“今后谁来当农民” 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
 
瞿振元表示,现代农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产业,而是有丰富内容的、有科技含量的产业。
 
具体到中国农业大学,每年有一部分学生是去农村,也有部分是去现代农业企业。“不能说去企业的这部分人就不是现代农业从业者,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就是从事现代企业。这里面内容又很广,有生产、深加工、贸易、物流、电子商务等,整个领域非常宽。务农、从事农业的思想观念也要更新、发展。”瞿振元表示。
 
瞿振元更为强调的是“学农爱农”的情感和实践氛围的营造。他指出,农业人才的培养,思想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实践环节,要让学生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让他们参与农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农业的情感。
 
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政策的引导。瞿振元建议国家出台类似于“大学生到部队”的鼓励政策。对于去农村基层一线就业的学生、选择在基层创业的学生,给予明确的减免或者补偿学费等措施,以此来鼓励和重视他们。
 
《中国科学报》 (2012-03-06 A2 两会直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