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很多大学生在光顾校园周围的“黑暗料理”时,恐怕都抱着这样的侥幸。
不久前,同济大学医学院一支学生团队对依附于上海几所高校的“黑暗料理街”作了一次暗访,买回同学们常吃的几种夜宵,拿到实验室做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虽不能说出乎意料,但还是让他们吃了一惊:凉皮、炒饭、烧烤,三大“黑街”拳头产品,细菌菌落总数都超标。
这支团队将调研情况写成了一个报告,题为“‘食’非黑白——上海高校周边饮食安全调查”。
凉皮,“黑料”中的“黑料”
“黑暗料理”,是大学生们对校门附近和生活区周围街头无证食品摊贩的称呼。
同济大学的“黑暗料理”,经常出现在赤峰路校门和南校区校门之间的马路两侧。上海财经大学武川路后门,复旦大学边上的国权路,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西门外,也都有“黑街”。
这个暑假,同济大学医学院四年级学生管晓菲和同学们,先后走访了这几条“黑街”。穿行于烟熏火燎的夜市,他们发现,各校周边的“黑暗料理”,品种差不多,最常见的是“三大件”:凉皮、炒饭(面)和烧烤。于是,他们从几处“黑街”分别买了这三样。
管晓菲们主要检测两个指标。一是菌落总数,以此可以判定食品受细菌污染程度、卫生状况优劣;二是大肠菌群计数,这个指标可以显示食物是否被人畜粪便污染。当超量的大肠杆菌随着被污染食物进入人体,会引发感染,最明显的症状是腹部绞痛、腹泻和呕吐。
检测结果是:凉皮、炒饭和烧烤,细菌菌落总数普遍超标。其中,凉皮问题最严重,因为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热处理,不仅细菌菌落总数超标最多,而且大肠杆菌计数超标。
管晓菲团队的多数成员是学医的,走访调研时做得比较“专业”:他们还把流动摊贩准备用来盛装食物的空饭盒、串烧烤食物的棒棒,也一并收集送进了实验室。
空饭盒上的菌落总数超标,原因不难想象:小贩为了方便,经常将饭盒敞口放在摊边。烧烤棒下部,就是手拿的地方也很脏,菌落总数同样超标。
食品安全隐患,充斥“黑街”
“黑暗料理”之“黑”,不止这些。在“‘食’非黑白——上海高校周边饮食安全调查”报告中,同济的学生们还列出了“黑街”的诸多食品安全隐患。
“黑街”并非餐饮场所,环境差,地上污水横流、垃圾堆积、苍蝇飞舞,加上车来车往,很容易造成病菌交叉传播,比如垃圾、污水里的病原体,经由昆虫、粉尘等传播,污染食物。
一些小贩用拿过钱的手直接接触食物,有的小贩把生熟食材混放在一起,烧烤用的肉和蔬菜常常放在一个个托盘内,没有任何遮盖,任由苍蝇落脚、尘土落入。
不仅如此,“黑街”小贩的摊头是“可移动的”,安装在人力三轮车或手推车上;因为要做“黑暗生意”(夜市),车上放着蓄电池,用于照明之类——管晓菲告诉记者,蓄电池中的电池液有毒,如果不小心倾洒,污染到食物,后果很严重。
抵制“黑料”,高校食堂须“给力”
在对“黑暗料理”做微生物检测之前,管晓菲团队在同学中间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受访121人,吃过“黑暗料理”的有104人,比例高达86%。有30%的受访学生自述“曾因吃‘黑暗料理’而呕吐、腹泻等”,但表示“仍会当‘回头客’”。
同学们都说,谁不知道“黑暗料理”不卫生?但“难以抗拒诱惑”:它近在身边,“服务”时间长,购买很方便;价格便宜,70%的学生一次消费在6到10元之间。特别是,小贩的“服务态度”很好,很多“黑料”还拓展出了“外卖业务”。
这个问卷调查问出的一个情况,更值得关注: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第一次尝试“黑暗料理”的原因,近一半说是“饿了”;因为“馋了”而买来吃的,只有19%。
看来,“黑街”能长期在校园周边生存,和大学相关服务的缺位大有关系。“晚上食堂关门,便利店很远,同学们饿了买不到吃的,只好投奔‘黑暗料理’。”
本月初,趁同济大学新生报到时,管晓菲们竖起展板,展示装有“黑暗料理”的实验室器皿中出现大量细菌等的图片,试图给学弟学妹们“打预防针”。
但要让“黑暗料理”彻底没生意,实在还需各方联手努力,比如,“建议大学食堂适当延长夜宵供应时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便利店引进校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