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璞 朱柳笛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7-8 10:22:38
选择字号:
名校招生暗战:为争高分考生“挖墙脚”
 
现状之解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让高校有更多自主权,考生有更多选择权,教育的良性竞争状态才会出现
 
近年来,出国留学和港校在内地的招生,给了内地学生更多选择。有观点认为这也是生源抢夺的原因之一。
 
对于给内地高校带来“压力”的说法,香港大学内地事务处总监黄依倩认为,“有些夸大”。她认为学生的优秀难以用一种标准衡量,所以好学生是招不完的。
 
港大每年11月开始准备下一年度的招生工作,宣传方式与内地高校相似,多是到各地开推介会。
 
黄依倩说,港大从内地大学学到很多招生技巧。但有一个原则一直保持,就是避免对其他学校作出评价。“如果学生来问我们别的学校的情况,我们会告诉他们,两所学校不一样,但无法比较。”
 
港大不跟学生签署任何预录取协议。黄依倩认为,预录取协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
 
她说港大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学校在宣传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的信息,不过并不进行说服工作,尤其是在学生作出决定后。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同学,告诉我们他不愿承受港大的压力,放弃港大。虽然我们很遗憾,但是我们并不劝他,我们尊重考生自己的决定。”黄依倩说。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高校招生争夺战,可归结于计划体系下长期以来畸形的“生源观”。“在统一考试、集中录取的高考制度中,一名考生只能被一所大学录取,无论平行志愿还是传统志愿的填报方式,都有考生去向不明的风险,进而造成考生和家长对于能否被某所大学录取的焦虑。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也就有了玩手段的空间。”
 
在熊丙奇看来,没有充分的自主招生权是内地高校抢生源的根源,唯有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熊丙奇认为,要破除教育本身的等级制度、批次录取的模式,让中国学生可以像美国学生一样,凭借多次考试成绩去申请多所高校,再选择其中一所就读。这样高校就会把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吸引优秀生源上。高校有了更多自主权,考生有了更多选择权,教育的良性竞争状态才会出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