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彦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5-24 13:41:17
选择字号:
西安交大网络公开课开通 成公开课数量最多高校
网络公开课也是一流大学的指标
 
2000场讲座讲课,2500多小时视频,1464位教师和学者的精彩授课与演讲,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视频,这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公开课的“淘课市场”。
 
终身教育,约40%的“淘课”者来自社会
 
在西安交大建校115周年庆典的这一天,有很多人在校园网主页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公开课开通》。很少人知道,这篇新闻稿出自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之手。
 
当日下午,在一个报告会上,郑南宁又一次谈到网络公开课程,并阐述了他的理念:“现在大学里不缺想做科研的教师,却缺少能上好课的教师。”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给教师带来压力和动力,并打破大学的高墙,向社会传播知识。
 
“据统计,发布当日我校网络公开课程的点击量达40640次。”西安交大信息中心主任锁志海向记者透露,网易还在第一时间发来合作协议。
 
而在此前,只供教育网内用户使用的西安交大学术资源平台,5年点击量为316万人次。在网络公开课开通后,不到一个月,新增点击量已达105万人次,“从IP地址来看,大约40%的用户为非教育网用户。”锁志海表示。
 
据了解,西安交大网络公开课程源于学术资源平台,经过5年的发展,内容涉及文史哲、理工等八大学科。在公开课程当中,精品课程占有很大比例。西安交大3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近一半被挂在了网上,以后将会实现全部精品课程的共享。
 
“中国需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处处长曾艳认为,“网络公开课将高校优质教育从在校学生延伸到社会大众,将教育的外延从学历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签订协议,避免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阻碍
 
博士王齐在西安交大念的是理论物理专业,但她说自己更喜欢在网上“淘”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看:“以前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些课,有了网络公开课,就方便多了。”
 
蔡晓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在读。她的爷爷很喜欢学校钟明善教授的书法。有一次,她把钟教授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一课,在家点击开来给爷爷看。“爷爷说,钟教授的课把书法和文化融为了一体,他理解起来可能比我还要深刻呢。”她希望毕业时,能把自己喜欢的课程刻录成光盘,作为大学永久的回忆。
 
“蔡晓娟同学的这个愿望,在她毕业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锁志海告诉记者,目前西安交大正在加紧建设“众享网”,不久即可开通,届时上网用户可将视频种子免费下载到本地电脑上。
 
“从网络公开课中受益的不只是学生,教师们同样获益匪浅。”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核能系教授吴宏春在讲授《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课程前,主动要求录制为公开课程。“我国高校核能师资奇缺,许多学校都曾邀请我去讲学,但我不可能跑得过来。录制成公开课发布后,能使更多人从中获益。”
 
西安交大青年教师侯予十分赞同吴宏春的观点,他认为,通过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讲课,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阻碍,2007年起,学校信息中心就与各学院签订了协议,并由各学院动员本院的优秀教师,将自己的课程共享,目前全校18个学院全部签订了协议。在网络公开课程发布之际,学校进一步完善了该协议,对于个别学院或教师的特殊要求,则签订了补充协议。截至目前,该校网络公开课程的录制未接到一次教师投诉。
 
知识共享,让更多国家的民众认识中国
 
西安交大一项针对国外网络公开课程的调研表明,有58%的大学生收看过国外网络公开课程,用户数量呈日益扩大的趋势。他们进一步统计到,共有68所国外高校开放网络课程,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主。国外高校的网络开放课程门类较为齐全,内容也较为广泛,但在国内流传较广的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以“网易公开课”为例,其中人文社科类资源占所有课程资源的八成以上。
 
面对国外一流大学网络公开课程在国内走红,郑南宁表示:“面对国外一些大学向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网络公开课,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自己的网络公开课程。中国的一流大学应该在网络公开课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做到知识的独立和共享。”
 
“只有中国社会的价值观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中国的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网络公开课程是中国的思想和价值观走出去的有效形式。”郑南宁透露,西安交大将把英语授课、双语教学、字幕翻译等引入网络公开课,让更多国家的民众通过西安交大的“淘课市场”共享知识,同时还将大力推进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因为这对传播大学文化和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
 
目前,西安交大正从现有的网络公开课程资源中筛选能够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课程,通过国际网络视频教育平台向世界传播,同时与国际开放课件联盟积极洽谈,争取加入全球网络公开课名校行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