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12-15 8:38:55
选择字号:
脆弱生态区如何发展农业
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王卉)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选择?西方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难以解决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新路应该如何走?日前在京召开的“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专题论坛上,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钱学森早已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胡跃高引用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话说:“西方的经济模式不仅不适用于中国,对于也在做着美国梦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30亿人口,也必然不适用。而且,现行的经济模式对于工业化国家也同样行不通。”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认为,钱老的观点凝练得很简单,就是“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这十余字指出的是一个适应现代人类发展的产业化推进的道路。
处于荒漠化边缘的甘肃省定西市,一定程度上正是这样一个发展范例。该市是我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也是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定西马铃薯在华南的市场份额已占到70%,在上海、北京也占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
定西市纪委书记陈尊峰在论坛上表示:“定西在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草畜产业和沼气,是历史的必然,也恰好印证了钱老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
陈尊峰认为,沙产业理论不仅是防止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理论创新,更是对生态脆弱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高瞻远瞩。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长钱能志说,按照钱学森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沙产业理论,不仅甘肃河西走廊成为甘肃省的粮仓,内蒙古的赤峰、陕西的玉林、新疆的和田等治沙重点地区也走出了一条林茂、粮丰、畜肥、民富的良性循环路子。
潘照东则在发言中强调,现在在沙区和草原地区,上了一些项目,打着生态治理的牌子和旗号套国家的钱和政策,但走的并不是科学技术的路线。少采光、多耗水、落后的技术、低下的效益,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区还很严重。
“如果把这些做法都套到第六次产业革命,都套到沙产业上去,我认为这不是对钱老理论的尊敬,而是对钱老理论的亵渎。”潘照东说。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办公厅、钱学森办公室以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承办。
《科学时报》 (2011-12-15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