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洁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0-6-18 9:45:21
选择字号:
工人日报:“短命大学”敲响高校债务风险警钟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突然宣告停止办学,数千名学生面临尴尬境地,而此时距离2008年学院首次招生,仅2年时间。就在数天前,浙江另一民办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则抓住了救命稻草。5月28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告同意该校出卖一块60亩的土地,以偿还高达8.2851亿的债务。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假如大学招不到学生,关门当然也不必意外。不过,尽管企业倒闭早已不是啥稀奇事,甚至被视为正常的优胜劣汰或资源重组,既然如此,对于大学关门,的确也不必过于纠结,而不妨多些平常心态。不过,大学破产,股东或许还能依靠清算回本,但失学的学生却未必有人接盘,即便校方承诺在校生可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但是,连母校都关张了,没娘的毕业生可能遭遇另眼相待,恐怕绝非杞人忧天。此外,土地是由政府无偿划拨的,而其学费却比其他公立高校高得多。现因负债问题变通卖地,这种国有资源的部门化侵害了社会公平,更刺痛那些为支持教育的失地农民的心。
 
的确,在国人的印象中,大学似乎是个再稳定不过的地方。老百姓们衣可以少穿,饭可以少吃,孩子的教育问题却不能耽误,大学更是非上不可。于是,企业可以因为缺乏需求和市场而倒闭,大学却不必担心缺乏生源和市场,破产一词根本不在人家的词典里。一句“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更是说得形象生动,大学都是“铁打”的了,还有啥能撼动呢?
 
不过,大学关门的故事的确真实上演了,而且距离开业不过仅仅2年时间。尽管这所关门的大学有它的特殊性,是一所公助性质的民办独立学院。但是,也敲响了高校债务风险的警钟。
 
短命学校的倒闭首先应该引起民办高校办学者的警惕。国内的民办高校为数不少,近几年这些院校的扩建、扩招更是风起云涌,这些大学是否能够具备竞争力和生存力,能否避免倒闭的命运,前车之鉴,恐怕更需引以为戒。
 
目前看来,高校因债务“关门”与绝大多数的公立院校无关。公立大学有国家财政在那儿撑腰,当然没有说撤资就撤资,说倒就倒的道理。然而,公立大学并不意味着大学制造的所有窟窿,国家财政都有责任去堵,毕竟,国家财政是花纳税人的钱,投在公立大学上是否划算,显然也需要算账,从本质上说,不能善用财政投入的公立大学,同样应该破产清算,而不应继续任其吸金。
 
但愿,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倒下,仅仅是个例,而不是多米诺骨牌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