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瑜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0-2-3 11:36:49
选择字号:
专家解读中央1号文件: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刚刚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中的这段阐述,引起很多业界人士关注。
 
“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给转基因这一品种改良途径的发展定基调,”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看来,“这再次表明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是国家战略。”
 
在此之前,类似提法只在其他文件中出现过。而有关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的利弊争论一直在持续,因此“该不该商业化”也未从决策层面予以明确。事实上,从“要不要转基因”到“该不该商业化”,全世界范围内的争议浪潮一直如影随形。
 
“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邓秀新对中央1号文件的这一“信号”解读为“积极稳妥”四个字。“‘积极’意指加快研究、产业化进程,‘稳妥’则指需要依法依规进行。”
 
中央对转基因产业化的鲜明态度,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直言,1号文件对转基因发展是好消息,将推动产业化发展。他主要从事生物安全政策法规和转基因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环境安全性研究。而邓秀新的判断更加直接:“这标志着我国农作物转基因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尽管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但是在某些产品的供求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一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豆和植物油,去年进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在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从必要性和紧迫性角度做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如果不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供求缺口在其他方面还会扩大。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则表示,我国对此一直采取谨慎的态度,但并不是简单封堵。因为技术总是要创新,总是要发展。从总体上看,农产品供求关系今后将趋紧。积极稳妥地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农产品的供求矛盾,今后肯定是一种选择。但什么品种可以推广,可以产业化,总的原则是,依法管理、严格程序、科学评估。
 
事实上,我国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步伐已开始迈出。去年年底,等待5年后华中农业大学负责研制的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获得安全许可,这也是我国颁发的首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也通过国家审核批准。
 
早在2008年,我国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将针对动植物转基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推广及产业化和条件能力建设等五大优先领域实现突破。
 
虽然研究领域并不是转基因作物,但邓秀新已明显感觉到近年转基因产业化步伐在加速。“多年的技术积累为转基因产业化提供了可能。”邓秀新说。
 
但他认为,1号文件提出转基因新产品产业化,不意味着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时代一夜之间就会到来。转基因食品到底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何做好管理监控避免重蹈转基因棉花覆辙、如何构建环境监控体系等很多问题,仍需要科学家通过研究来回答。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