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博士培养的“老板制”在中国得到普遍建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做“项目”的过程和方式。
一名“做过项目”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不能算抄,我也付出了劳动,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更何况,很多项目都是这么做的。”
此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赵延东曾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之托,主持过一项有关博士毕业生学习和就业情况的大型实证研究,“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影响已呈蔓延之势,受访的接近2000名博士毕业生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听说过自己周围的老师或同学有过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赵延东告诉记者:“虽然这一比例并不代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实际比例,但却说明,学术不端行为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赵延东的调查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39%的博士认为学术不端"值得同情",23%的人表示"可以原谅"”。
“博士生对周围学术不端行为的感知和认识是影响他们对学术不端态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博士生越是感觉周边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普遍,就越可能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同情和原谅的态度。”赵延东对记者说,“这一结果有力地说明,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会败坏学术风气,还会对新一代研究者产生一种极恶劣的"示范"效应。那些在充斥着这种不良风气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很容易受到学术不端行为的引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即使那些已经掌握学术规范、形成正确科学价值观念的人,也很容易被"拉下水",逐步认同学术不端行为。”
“博士生是未来科研力量的主力军,如果他们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知识都熟视无睹甚至习以为常,我们怎么能够希望他们会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自觉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记者坦言。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论文被指抄袭
2008年12月,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汕头大学举行。在此次会议发出的光盘版会议论文集里,题为《使用双馈感应机器的柴油发电机》的英文论文,排在30号,第一作者为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另一作者为周祖德的博士生谢鸣。这篇论文被指是国外5位科学家所著论文的删节版。
据了解,这篇被指为抄袭的论文出自谢鸣之手。谢鸣描述了这样一个惯例:“论文由我来写,我肯定把指导我工作的老师摆在第一位。我发论文的时候他是不知道的,但是审核的时候他是知道的。”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阶段性成果之一《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发表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为25%。为此,上海大学决定免去陈湛匀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其相关行政职务也被撤销。
有网友爆料称:“事情的真相应该是陈的学生图省事,接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后,直接百度谷歌了。陈的业务比较繁忙,也没把关,直接签了名就把稿子交上去。”
辽宁大学副校长发表文章被指抄袭
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刊登的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被指涉嫌抄袭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据了解,陆杰荣系辽宁大学副校长,杨伦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王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他对《何谓“理论”?》一文比对后发现,全文除了将他写的《什么是理论(Theory)?》开头和结尾部分稍微修改、添加一些句子,并在某些句子上稍作局部修改之外,陆、杨合著的文章80%以上内容抄袭自他的文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