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长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4 9:34:21
选择字号:
李长安:均衡教育资源须打破公办高校垄断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无论是从总量扩张上还是结构优化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如今,均衡教育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打破公办高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真正实现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经之路。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民办高校享有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地位。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这就意味着,民办高校在招生就业、教师待遇、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应该和公办高校享有相同的待遇。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教育资源在不同性质的高校之间分配难言公允。在招生方面,由于正规的招生渠道基本被公办高校垄断,民办高校大多只能吃点“残羹剩饭”,甚至不得不以高考落榜生为主要吸纳对象,学生素质大打折扣;在师资力量方面更是天壤之别,民办高校的师资大多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除离退休教师和少量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外,其余都是由其他公办学校教师组织起来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设施也与公办高校相差甚远。在资金支持方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也是苦乐不均。有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公办学校的贷款在1500亿~2500亿元之间,而民办教育贷款仅在220亿元左右。民间资本还没有真正进入民办教育,现在民办学校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原始资金积累发展起来的。缺乏贷款的滋养,民办学校资金周转变得艰难,只有靠自我资金滚动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也远远不如公办高校的毕业生。
 
不仅如此,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要大大高于公办高校。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他们的发展窘境更是暴露无遗。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提供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出现了“倒闭潮”。2008年,全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866所,比2007年反倒减少了40所,教职工的数量从4.3万人减少到4万人,专任教师也从2.1万人缩减到1.9万人。
 
其中的原因,固然跟民办高校自身管理混乱、鱼龙混杂、无序竞争、虚假宣传,损害了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声誉有关。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由于公办高校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政策、资金、生源、师资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民办高校根本无法与其形成公平竞争。在资金等资源的约束下,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只能依赖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存,不择手段地争夺生源,教学质量反倒退居次要,这就是导致乱象的主因,也是使得民办教育走入恶性循环、声誉难以提高的根源。
 
在这种情况下,诸多的民办高校不得不走与公办高校合作办学的道路,以求获得一席生存之地。但大量合作办学形式的出现,这些民办高校不但失去了真正的办学独立性和自主性,沦为了公办高校的“打工者”,反过来如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话,还会对公办高校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学府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都是私立大学,这些大学在其创建初期也有过财政困难、学生人数少、公众信任度低等很艰难的问题。但发达国家在民办教育上先行一步所走过的道路,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管理、经营办法给予公众的信任度,无疑给中国教育一个启示。对中国而言,想要真正实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公平竞争的教育市场环境是其必要条件。只有尽快打破公办高校的垄断地位,给予民办高校在招生、师资、资金等方面公平的待遇,才能构建起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均衡教育资源的教育改革目标才能尽快实现。(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10-1-1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