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大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8-28 0:48:28
选择字号:
朱大明:学术论文发表意味着什么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更是如此。将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科研绩效考核或学术能力评定的重要指标,并与学位申请、职称评定以及课题申报等直接挂钩本无可厚非。对科研人员而言,追求学术创新,发表高水平有价值的科学论文,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承认,进而获得相应的学术地位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时下在一些人心目中,第一要义不是学术,而是学位或职称;发表论文即意味着获取职称、学位、荣誉、奖金或经费——总之是“名利双收”,可谓梦寐以求。然而,当看到学界某些人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导以至院长、校长和院士的论文经检举、查实系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等,纷纷被媒体曝光、接受调查,或被通告批评、行政处分,或被撤销学位或职务时,则不能不令人反思——论文发表究竟意味着什么?
 
论文写作最直接的目的应该是,对自己科研成果或学术创见的真实记录、整理和规范化的书面表达,发表则是为了确认科学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是为了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如果说“写作”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采取什么手段,还属于作者个人的事情,那么,“发表”——通过正式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公之于众,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客观上必然对社会造成影响,同时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因而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所谓“文责自负”。须知,论文一旦发表,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标志着学术交流的开始,意味着读者的接受或质疑,意味着学术共同体的鉴审和批评,意味着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由于科技期刊发行的公开性、传播的广泛性以及保存的永久性,其中发表的任何一篇论文都将面临着公开、广泛、持久的检验、质疑和评价。从这一意义上讲,“发表即意味着评价”,“发表即意味着检验”,“发表即意味着质疑”。其最终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无非有三种:
 
——发表的论文确实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或解决了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技术难题,或有独到观点和学术见解,或被国内外同行频频引用,进而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论文发表就意味着推动科技创新,意味着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意味着赢得相应的学术荣誉和社会地位。
 
——发表的论文低水平重复、人云亦云、东拼西凑、毫无创新;或者经实验验证或实践检验,被证明是违反科学规律的错误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论文发表就意味着是制造学术垃圾,妨碍或误导科研的正常进行甚至危害社会,同时也意味着令学界同行侧目甚至嗤之以鼻。
 
——发表的论文被检举是弄虚作假或抄袭剽窃的所谓“论文”。这样的“论文”发表就意味着公然违反学术道德法规,同时也意味着作者名誉扫地,甚至在学术界难以立足。
 
从论文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作者个人学术水平的角度看,作者不仅要对社会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要以严肃、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创造性的辛勤劳动,发表真正有水平、有价值、能得到同行认可的论文,从而以创新实力赢得自己在学术界应有的地位。
 
“加强行为自律”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只有对行为结果或后果的自觉才可能有真正的行为自律。“论文发表意味着什么”是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为了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和学术思想,为了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和全社会的承认,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应用,也为了维护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和健康环境,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作者署名、投稿发表以及同行评审和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都应自觉遵循学术规范,克制投机和单纯追求功利等不良行为,切忌不择手段;尤其要对发表论文的内容持审慎负责的态度,争取获得积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果。
 
(作者为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高级工程师)
 
《科学时报》 (2009-8-28 A4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