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正修订高校评估方案 专家称现行评估模式太死板 |
|
本科毕业论文该不该废?很多人都把症结归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论文的重视。记者昨日(10月14日)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了解到,已经实行了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正在修订。不过,能否修改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尚不能确定。
高校评估第一轮去年完成
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1985年,教育部当年在数所高等工科院校进行试点,并于1990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5年一轮的周期性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的同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592所本科高校列入首轮评估计划。
根据200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课题组对171所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6%的被评高校认为评估很有必要。然而也有不同意见,如认为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单一,不利于分类指导;还有些人认为评估走过场,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现象。
至2008年6月,第一轮评估完成。
正修订评估方案
针对一些对评估指标体系的批评,参与评估的专家指出,任何一种方案都只是在某个时期,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选择,要找到适合所有学校的统一评估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说,科学的“评估”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善的,而只是相对合理的和可操作的。
因此,第一轮评估完成后,教育部即组织专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进行修订。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季平昨日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使评估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在修订新的评估方案。具体到新评估方案的具体条款以及目前引起热议的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季平表示,在新的评估方案出台之前,相关条款是否会修改以及如何修改“都不能确定”,比如毕业论文在评估中的分量如何,要等新评估方案的公布。
观点
葛剑雄:高校评估应进行三大改进
本科生是否写毕业论文,原本由高校自主决定,然而因为教学评估要考察论文,而评估结果将对学校排名甚至科研经费划拨产生影响,因此,各个高校都不敢擅自行使这一自主权。昨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评估制度应进行三大方面的改革。
葛剑雄:现行评估模式太死板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引出的高校评估问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初衷是好的,但须加以改进。
“教育部对高校评估的初衷是‘以评促改’,这是对的。但在施行过程中,有些标准要求太高,脱离了现实,加之促改不够,后来发展到全面弄虚弄假。”他认为,现行评估体系需要进行三大方面的改进:
一是评估的标准要实事求是,并适当因地而异,不要片面求高求精,比如在论文的要求上。现在对论文大多要求创新,哪里来的那么多创新?教授每篇文章能做到都有创新吗?别说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主要应该是一种技巧的表演,让答辩人看到,他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搜集资料的能力,找到差异的能力,有逻辑推理的能力,而不在于有多大的发现。
第二,评估的形势要多样,现在评估模式太死板。有的可以互相评,有的可以自评,有的可以抽查。
第三,评估不要与很多利益联系起来。现在有些地方,评估不过关就要全体免职,达到优秀就发多少奖金。评估结果与科研经费等挂钩,逼得高校通过不正当手段去对付评估。
“当然,我觉得评估还是要的。评估做得好还是有正面意义,关键如何去改进现行评估体系,最理想的是有一个完全独立的评估机构来做,或者民间机构来做,但可能不太现实。”
评估之痛:其中的腐败非外界所知
昨日,川内某高校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他经历过的评估。当时迎接评估被当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这期间,学校领导、学院院长几乎全在学校。学校红头文件一个个地发,会议从早到晚一个个地开,可谓全校总动员。这也导致全面造假:老师的教案要修改为精确到分钟,学生试卷有遗失要补起,并且分数要与记载的保持一致。“这不是高校愿意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儿,教育部评估出来的等级,事关高校的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和财政拨款。谁敢大意呢?”
另一名同样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也表示,评估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教学质量,促进各教学要素的正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操作的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愿望与结果背道而驰,“按说,评估委员会和学校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工作检查和指导。在现在这种评估体制下,这种关系已经被异化成了‘上下级’的行政关系,其中的腐败非外界所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