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莉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4 2:41:31
中国科大往事:4个月的奇迹
 
1958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三大报同时登载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招生简章,这些招生简章有的是钱学森等科大的系主任亲自撰稿。因此,这一年面临升学的全国高三毕业生多了一个重要的新选择。
 
上海华中师大附中当年高中毕业生中的几位尖子生就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们一份中国科技大学的招生简章。此前,没有人听过这所大学,学生们充满了疑惑。但是当他们听到那些自己崇拜的科学家们都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都跃跃欲试。
 
中国科技大学——这所新诞生的大学充满神奇的是,从酝酿到招生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却又拥有当时顶尖的师资力量,从全国各地招来了优秀的生源。从诞生之日起,它就站在科学的前沿,成为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谈中国科大的创办,需要从1957年10月至1958年1月,中国科学院主要领导成员参加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前苏联说起。这个代表团来到雄浑的西伯利亚地区,参观了新建的西伯利亚科学分院,与这个分院同时建立的还有新西伯利亚大学。建这所大学的目的是,依托西伯利亚科学分院各研究所的师资和实验设备,培养一批研究所的后备人才。这次参观使代表团成员大受启发: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访苏归来,中国科学院领导和部分科学家对办自己的大学有了想法。他们正式倡议,改变我国教育的传统模式,把教育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的理工大学。
 
张劲夫在科大首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大会上作报告时,忆及科大的创办:“当时,科学家们说,分配来科学院的人,有的合乎我们需要,有的就不合乎我们需要,我们能不能自己办个大学,选拔最优秀的学生、适合搞科研的青年。”
 
1958年4月份,建大学的事开始酝酿。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说:“科学家要办大学,我赞成。”他不仅赞成,且很积极,老人家要兼任校长。于是,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在中央科学小组会议上向聂荣臻副总理汇报了中国科学院拟办一所大学之事。聂荣臻表示可以考虑,并让中宣部于光远将此事向中宣部汇报。
 
4月15日,于光远经程今吾转交陆定一部长一封信:“据张劲夫同志谈,郭老提议中国科学院办大学。理由是:中国科学院拥有强大的科学力量和实验设备,只有研究人员到学校兼职这一条,不能完全把这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同时目前科学院青年科学干部的补充问题也存在着问题,各研究所不能很好地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大学毕业生。这个问题,张劲夫同志在中央科学小组会议上向聂荣臻同志汇报过,聂荣臻同志希望我们部里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考虑。我的意见,这样的学校可以办。办这样的学校确有许多好处。”
 
第二天,程今吾给陆定一部长写信:“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要办就在城里找一幢房子很快地办起来,全部招走读生,暑假后就开学。”
 
1958年5月9日,经郭沫若等院领导研究后,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张劲夫署名给聂荣臻、康生写报告:“提议由科学院试办一所新型的大学。”
 
5月20日,聂荣臻向周恩来汇报中国科学院拟办一所大学,周总理当即表示很赞成。21日,聂荣臻写报告给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国科学院拟办一大学,我认为是可行的。昨与恩来同志面谈时,他也很赞成。校址科学院曾建议用原华北行政委员会旧址,我与彭真同志谈过请市委予以调整。请中央同意批准,以便立即着手筹备暑假招生。”
 
6月2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准了科学院党组的报告。他的批示是:“书记处会议批准这个报告,决定成立这个大学。校址另议。”紧接着,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同志都审核同意了书记处的决定。
 
6月5日,聂荣臻批示:张劲夫同志即办。6月8日,郭沫若主持召开第一次筹备委员会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委员会马不停蹄一直忙到9月2日开始新生陆续入学。
 
这所大学从一个想法到呱呱落地,从一座教学楼到今天拥有4个教学园区,历任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科学时报》 (2008-9-4 国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