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9-30 6:24:52
选择字号:
天宫一号飞控目击
□本报记者 潘希
9月29日21时15分,天宫一号进入1分钟倒计时准备。全体参试人员各就各位,屏息等待发射时刻的来临。
21时16分,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升空,21时25分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此时,最紧张也最忙碌的,要数北京航天飞控大厅的总调度乔宗涛。短短7分钟内,他就下达了40余条口令。
21时28分,器箭分离180秒内,轨道计算高手张宇开始综合技术人员计算结果,算出了精确的飞行器入轨参数,一条条指令发往各测控点,此刻,全世界都在焦急等待一组数据。
21时35分,张宇进行轨道根数选优,仅用180秒就计算出了初轨参数:近地点高度200,远地点高度346。这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敲击键盘的双手已是大汗淋漓。
在北京中心的精妙测控下,天宫一号准确入轨。此时,飞控大厅传来洪亮的调度声:“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大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陈宏敏在当天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次交会对接任务,重点在飞控,难点在飞控,关键环节也在飞控。
据了解,在交会对接任务期间将进行多次轨道控制,超过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轨道控制次数的总和。技术状态复杂、风险难度大、控制精度要求高,是交会对接任务飞控的三个显著特点。
陈宏敏向记者介绍,北京飞控中心从遍布在全球的陆基测控站,到置于同步轨道天基测控中继卫星构成全球测控网,所有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所有的数据都在这里会聚;所有的信息都从这里传输;一旦出现意外,应急决策也将在这里产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任务,使用的都是第一代飞控软件,这次任务中首次使用第二代飞控软件。”陈宏敏说,“第二代飞控软件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考核,目前运行稳定。”
《科学时报》 (2011-09-30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