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9-2 6:24:27
选择字号:
九天揽月谱华章
——写在嫦娥二号飞往深空之际
从6月9日受控飞离月球,经过77天的漫漫征程,8月25日,嫦娥二号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成功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这标志着嫦娥二号顺利完成了各项拓展试验。
时光回溯。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探月工程二期的大幕由此拉起!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安全运行180天,达到半年设计寿命,全面实现了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
科学管理确保工程高效运行
如果说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第一步,那么嫦娥二号则是对未知的进一步探索。
在嫦娥二号工程中,以国防科工局为牵头单位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积累了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管理经验。
首先是科学谋划,深入论证。从前期嫦娥二号的立项、到科学试验的开展再到后续的拓展试验,每次任务的确立都是在观点的激烈交锋和碰撞中产生的,保证了嫦娥二号每一阶段任务的可靠、可行。
其次,体系健全、协作配合。组织体系的健全是确保工程高效运行的关键。嫦娥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构成。如果将嫦娥二号比做一艘大船,工程两总系统是这艘大船的掌舵者。
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参与的上千家单位,参与的人员有数万人,大家协同配合,圆满完成了嫦娥二号的飞天任务。
再次,严格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据了解,国防科工局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各系统主管部门组成3个检查组,分区域、分批次对主要承研、承制单位质量问题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检查,确保“嫦娥”身上的每一器官都是健康的。
创新突破 勇攀航天事业高峰
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工程,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术成果,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长三丙火箭的研制上,8项可靠性措施得以增强,此外在CCD相机、高灵敏度X波段深空应答机、集成化数据处理单元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
在任务试验阶段,嫦娥二号实现了六大技术突破。嫦娥二号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直接将卫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试验了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测控体系,为嫦娥三号任务积累了工程经验;验证了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为嫦娥三号任务探索了技术途径;验证了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对低密度校验码遥测信道编码、高速数据传输、降落相机等技术进行了试验;对嫦娥三号任务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成功获取虹湾地区优于1.5米分辨率的图像。
8月25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拓展试验取得成功。
新老传承 推进人才队伍持续发展
探月工程二期不仅是推进我国深空探测新跨越、促进科技新发展的高技术战略工程,也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战略工程。
探月工程二期的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了人才的梯次配置。嫦娥一号任务时,工程两总系统的平均年龄已达73岁。
在探月工程二期中,陈求发、吴伟仁等扛起了探月工程的大旗,成为工程的掌舵者。工程领导小组着眼我国空间事业的长远发展,以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持续涌现为目标,把探月工程作为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
一大批中青年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成为工程管理和技术实施的骨干。探月工程二期“两总”队伍平均年龄比一期工程下降了5岁,中青年人才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
在探月工程“两总”队伍中,45岁以下中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占46.6%,2008年,47岁的黄江川成为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岑拯被任命为嫦娥二号火箭系统总指挥时才刚40出头,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45岁,长三丙火箭轨道主管设计师周天帅年仅31岁……
国防科工局局长、工程总指挥陈求发由衷感叹,“人才培养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探月工程始终注重在工程实施中锻炼和培养人才队伍,坚持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为我国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科学时报》 (2011-09-02 A3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