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晓茂等 来源:《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发布时间:2011-9-1 13:51:05
选择字号:
研究分析线粒体基因在分子钟运用中局限性
通过分子钟估算分歧时间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分子标记的替换饱和常因得不到充分的模型拟合而误导结果。鉴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高演化速率,其在分子钟运用中的局限性已为众多研究者所警觉。但由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演化时间跨度、可用化石标定、线粒体基因组演化速率各异,该分子标记的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曾晓茂研究员课题组以有尾两栖动物为例,通过对比分别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外显子估算的分歧时间,评估了在特定类群中线粒体基因高演化速率对时间估算的误导模式。结果表明,由于有尾类起源古老(2-3亿年)且缺乏涉及近期分歧事件的有效化石标定,基于线粒体基因的分子钟分析严重高估了分歧事件发生的时间。特别是较年轻的事件,可能被高估3-10倍。如类似评估在其他生物类群开展,将有利于分子钟分析的标记选择以及对其结果的理解和运用。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刊物《分子生物学与进化》(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