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ssi Hovikoski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25/2/20 10:20:25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深海生物如何打造生态环境

 

《自然-通讯》2月19日发表的一项分析检测了水下7.5公里深处沉积物的生物痕迹,揭示了深海生物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该研究使用太平洋日本海沟的沉积物岩芯,发现了这些深海生物掘穴和觅食的证据。

超深渊是海洋最深的部分,位于超过6000米的深度,由狭长的孤立海沟组成。对这些环境的生态系统科学家所知甚少,对生物扰动,即栖息生物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的了解更是有限,而这是影响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过程。此外,生物扰动留下的痕迹,如洞穴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行为的记录。

在这项研究中,芬兰地质调查局的Jussi Hovikoski和同事分析了日本海沟全新世沉积物中7.5公里深度的20个沉积物岩芯。他们使用X射线扫描沉积物结构,并结合了沉积物本身的地质化学和粒度数据。通过这些岩芯,研究人员能够证明沉积物是由重力流沉积的。在这类事件中,沉积物和其他物质由海沟边缘上方沉积到海底。

此外,研究人员还展示了这些沉积物起初如何被生物利用和扰动,后者利用了富含营养和氧的海底沉积物。早期的开拓者可能包括海参。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有机物分解,海底沉积物变得缺氧。生物定居的最终阶段特征则是出现利用微生物群的无脊椎动物物种。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记录和描述这些深海沉积物,对揭示这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熙熙)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627-x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