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9 16:35:47
选择字号:
“深渊”生物这样改造环境

 

芬兰地质调查局的一项分析检测了水下7.5公里深处沉积物的生物痕迹,揭示出深海生物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分析使用了太平洋日本海沟的沉积物岩芯,发现了这些深海生物掘穴和觅食的证据。相关研究1月1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超深渊是海洋最深的部分,位于超过6公里的深度,由狭长的孤立海沟组成。对这些环境的生态系统我们所知甚少,对生物扰动(栖息生物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的了解更是有限,而这是影响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过程。此外,生物扰动生物体留下的痕迹(如洞穴)可以作为生态系统中生物行为的记录。

芬兰地址调查局的Jussi Hovikoski 和同事分析了日本海沟全新世沉积物中7.5公里深度的20个沉积物岩芯。他们使用X射线扫描沉积物结构,并结合了沉积物本身的地质化学和粒度数据。通过这些岩芯,研究者能够证明沉积物是由重力流沉积的——这类事件中,沉积物和其他物质由海沟边缘上方沉积到海底。

他们展示了这些沉积物起初如何被生物利用和扰动,这些生物利用了富含营养和氧的海底沉积物。早期的开拓者可能包括海参。研究者认为,随着有机物分解,海底沉积物变得缺氧。生物定居的最终阶段特征是出现利用微生物群的无脊椎动物物种。

研究者总结说,记录和描述这些深海沉积物中的痕迹,对揭示这个鲜为人知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43-1

Baidu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