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鹏飞等 来源:《构造地质学杂志》 发布时间:2020/8/24 17:46:24
选择字号:
中亚造山带弧—弧碰撞拼贴动力学过程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胡万万、导师李鹏飞研究员与国内外合作者,揭示了中亚造山带弧—弧碰撞拼贴动力学过程。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构造地质学杂志》。

增生型造山带的形成机制与造山模式一直以来是地球科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中亚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东欧、塔里木以及华北克拉通之间,是研究增生造山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多次立项研究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多岛弧拼贴模式,有效解释了多个岩浆弧、微陆块并存的构造格局。然而,目前对这些地质体的拼合时间及动力学过程缺少精确限定,制约了我们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增生模式的认识。

研究人员对位于中亚腹地的额尔齐斯构造带开展了以变形构造解析为基础的大地构造重建工作,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中亚造山带中十分重要的古缝合带,代表着阿尔泰造山带与东西准噶尔地体的构造边界,是认知中亚造山带地体碰撞拼贴过程的重要窗口。

该研究通过系统解析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青河地区)的变形样式,结合年代学研究,限定阿尔泰大陆边缘弧与东准噶尔洋内弧在石炭纪末期初始碰撞,之后经历了挤压、平行造山带伸展以及转换压缩三个阶段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该研究成果为中亚造山带古缝合带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范例,丰富了增生型造山环境下弧—弧碰撞拼贴的动力学演化模式。”胡万万表示,该研究工作为同碰撞伸展提供了关键构造地质学证据,并在综合解析阿尔泰南缘变形、变质及岩浆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平行造山带伸展作用控制着阿尔泰南缘二叠纪高温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新认识。(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邓土连)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sg.2020.10412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