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一个团队发现,小鼠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修复能力与生物钟有关。这一发现有望为调整癌症患者给药时间提供新依据。
7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这项研究显示,24小时生物钟周期内,小鼠正常组织DNA修复能力在黎明前和黄昏前最为活跃。
论文高级作者、诺贝尔奖得主阿齐兹·桑贾尔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常见的化疗药物“顺铂”造成小鼠DNA损伤,并观察其自我修复情况。结果发现,其中约2000个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修复在生物钟周期内随时间而变。
“顺铂”是治疗肿瘤的常见药物,具有较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毒性。实验发现,“顺铂”对这些基因的影响可分为两类:DNA双链中参与转录的模板链,其修复在黎明或黄昏前最为活跃;不参与转录的编码链,其修复只在黄昏前最为活跃。
研究人员说,从基因组层面上了解这些与生物钟相关规律有助于改善癌症疗法。选择不同时间给予化疗药物“顺铂”是降低药物毒性的一种可行途径,这次的研究表明,应在正常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最强时给药。(来源:新华网 周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