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MC植物生物学》 发布时间:2018/3/5 15:24:16
选择字号:
BMC Plant Biology 2017年度十佳文章

 

2017年,BMC Plant Biology发表了许多精彩的文章,我们邀请了该期刊的编委,评选出了过去一年在期刊上发表的十佳文章。
 
 
过表达小麦铁蛋白基因TaFER-5B增强对高温胁迫和其他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同时能够清除活性氧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热胁迫严重影响了重要农作物小麦的产量。然而,耐热性的内在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为人所知。
 
这项工作证明TaFER-5B在提高对热胁迫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以及清除活性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开番茄果实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质量环境响应的复杂性
 
环境对于番茄果实的感官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基因、代谢产物和感官特性之间有规律的调节和动态的相互作用。作者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来解释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调节感官特性的可塑性。
 
 
基于比较转录组测序的葡萄芽休眠的转录组分析
 
芽休眠是多年生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物现象,使它们能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存活下来。葡萄是世界上种植最多的水果之一,然而至今,葡萄芽休眠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探索调控葡萄芽休眠的内在分子机制,这可能为从根本上改良葡萄产业铺平道路。
 
 
胁迫下不同高粱种质苗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温度波动引起气候变化危害农作物产量是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了解如何能够利用主要作物的种质变异来帮助发现和开发能够抵抗和适应温度波动的品系的需求比以往更加必需。
 
作者分析了代表主要品系和种植群体的高粱属中与热胁迫相关的遗传变异,以鉴定主要谷类作物与温度胁迫适应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和雌雄同花的从头测序和比较转录组分析为太行花雄花两性花同株的调控提供启示
 
 
太行花是一种雄花两性花同株的植物物种,也就是说,它在同一株植物上既开雄花,也开两性花。然而,由于有限的遗传和测序信息,人们对太行花雄花和两性花的建立和发育仍然知之甚少。为了研究调控太行花生成的潜在分子机制,作者使用从头RNA测序方法,比较雄性和两性花在早期和晚期发育阶段的转录组特征。
 
 
可培养的肠道细菌为薄荷叶甲虫适应水薄荷挥发物提供途径
 
 
植物和昆虫之间需要化学交互作用从而实现成功的共同适应。为了响应食草动物,植物产生特定的化合物,而摄食的昆虫对植物产生的分子也会产生适当的反应。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展示了薄荷叶甲虫Chrysolina herbacea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与水薄荷的化学交互作用中的所扮演的角色。
 
 
干旱对小麦叶片角质层性状的影响
 
植物角质层是覆盖着植物地上组织的最外层,由角质和蜡组成。角质层在保护植物免受环境胁迫和白霜状表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霜状表型是植物表面与角质层蜡质相关的浅蓝-白颜色,被认为是作物耐旱性的一个促进因素。然而,角质层的结构和组成是复杂的,而且,还不清楚哪些特征在耐旱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作者分析了五种具有极不相同的白霜状表型和耐旱性的澳大利亚面包小麦基因型在水分充足条件和干旱条件下的残余蒸腾速率、角质层结构和角质层蜡质组成。
 
 
番茄叶绿体蛋白质组对干旱胁迫和恢复的响应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成为制约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作为环境传感器的叶绿体,在胁迫诱导机制方面,质体内仅有一部分信息可用。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生理学、代谢物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了番茄中的叶绿体对严重干旱及后续恢复循环的响应,给出了一个关于叶绿体通过协调核编码质体定位蛋白和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反应而起到环境传感器作用的初步概述。
 
 
一种了解大豆基础代谢调控丝核菌病的响应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整合分析方法
 
立枯丝核菌AG1-IA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植物病原体,导致全世界的大豆因患大豆纹枯病而减产60%。植物的防御机制是复杂的,深入了解植物的防御调控和功能需要获得来自不同代谢途径的信息。需要将来自不同“组学”水平的信息,比如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代谢及其调控。
 
作者采用整合的转录组学 -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大豆在立枯丝核菌感染的早期和晚期疾病阶段的代谢变化,重点在于大豆基础代谢的调节以及氧化胁迫耐受。
 
 
雌雄异株、雌花两性花同株和化学雄性化的雌性红瓜的花苞的转录组从头测序,揭示与性别表达和修饰有关的基因
 
 
红瓜属于葫芦科,雌雄异株,具有异形性染色体。雄性和雌性红瓜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A + XY和22A + XX。早些时候曾报道,红瓜的一个独特的雌花两性花同株的形式(22A + XX)也在自然界存在,发育出形态上的两性花(GyM-H)。此外,尽管雌性植物没有Y染色体,在雌性植物上使用硝酸银(AgNO3)诱导雄蕊发育,会导致形态上的两性花(Ag-H)的形成。由于缺乏基因组测序信息以及性连锁基因识别的进程缓慢,红瓜的性别表达和修饰尚不完全清楚。
 
这项工作将能够识别新的性别差异基因,用于进一步的雄蕊终止、花粉育性和AgNO3诱导变性的研究。(来源: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