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kram V. Dwarkadas 来源:《天体物理学杂志》 发布时间:2018/1/4 14:19:31
选择字号:
太阳系诞生可能与沃尔夫-拉耶星有关

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美国一项新研究认为,太阳系形成于一类巨大的恒星沃尔夫-拉耶星周围的气泡中。

目前的主流理论是太阳系几十亿年前诞生于超新星附近。但早期太阳系留下的陨石显示存在大量的同位素铝-26,而同位素铁-60较少。这与超新星理论相悖,因为超新星同时产生上述两种同位素,不大可能一种同位素带到太阳系,而另一种却没有。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假设,沃尔夫-拉耶星能释放大量同位素铝-26,但没有同位素铁-60,太阳系的诞生可能与沃尔夫-拉耶星有关。

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沃尔夫-拉耶星是一类巨大恒星,尺寸是太阳的40到50倍。它燃烧温度极高,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恒星风,表面飞溅起大量物质。随着沃尔夫-拉耶星的质量不断减少,恒星风吹过它周围的物质,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厚重外壳的气泡状结构。

研究人员认为,这样一个外壳是产生恒星的有利条件,尘埃和气体可以在气泡内部聚集,逐渐浓缩而形成新的恒星。具体来说,沃尔夫-拉耶星释放大量同位素铝-26,被其周围的尘埃颗粒携带着往外移动。这些尘埃颗粒大多数在冲破外壳的过程中被摧毁了,而铝-26被留在壳内。最终,一部分外壳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缩,从而形成了太阳系。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新模型与超新星理论不同,可以解释为什么与银河系相比,早期太阳系中两种同位素的比例存在异常,1%到16%的类日恒星可能都是在这样的“恒星孕育场”形成的。而孕育了太阳系的沃尔夫-拉耶星最终命运,可能在超新星爆炸中消亡,也可能坍缩成黑洞。(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