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博等 来源:《科学进展》 发布时间:2016/6/30 16:06:44
选择字号:
1亿年前昆虫就会用伪装应对竞争压力

 

一只幼虫举起“跃跃欲试”的前足,将周围植物碎屑、苔藓“扔”到自己的头部和背部,它的头部和背部的一层软毛将这些伪装物牢牢吸附,织成迷惑猎手和猎物的双重伪装。

这不是昆虫学家在野外观察到的一幕,而是出现在距今1亿年的琥珀中,这些远古的“伪装者”展现出不同且高超的伪装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副研究员的这一成果6月2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子刊《科学进展》

科研人员对国内外超过30万件白垩纪缅甸、法国和黎巴嫩虫珀标本进行了系统调查,先后发现了39枚伪装昆虫。这些昆虫分别是已知最古老的草蛉幼虫、蚁蛉总科幼虫和猎蝽。

尽管这三大类昆虫都具有相似的伪装行为,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演化路线。草蛉幼虫身上的长刺是进行其伪装的辅助工具;蚁蛉幼虫则是通过背部和头部的软毛进行伪装;猎蝽幼虫的伪装武器是它们身上大量带钩硬毛。同时研究表明,进行伪装术的远古“伪装者”们都是幼虫。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这三大类昆虫幼虫都会进行伪装,这种伪装是有选择性的,根据周围环境的竞争压力而定。

昆虫标本中有一只草蛉幼虫背负有两个小型昆虫躯体,可能是其取食后遗留的猎物,表明“披着羊皮的狼”的伪装术在距今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捕食性昆虫的伪装一方面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躲避自己被捕食的命运,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易于捕捉猎物。

这些远古“伪装者”的发现证明在有花植物大辐射之前,伪装行为早已出现;同时也表明缅甸古森林很可能存在广泛的野火事件,有利于研究当时的生态环境。(来源:科技日报 夏立 张晔)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