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俊峰等 来源:《自然科学》 发布时间:2016/1/7 15:34:53
选择字号:
缅甸琥珀中发现拟寄生性虻类

 

 针虻生态复原图

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张俊峰团队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拟寄生的虻类昆虫,属双翅目独须虻科,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夏氏针虻”。这一发现为中侏罗到晚白垩的拟寄生昆虫的大分化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

本次发现的针虻是独须虻科最年轻的化石记录,其高度发达的针筒状产卵器和特化的三趾状的爪为其拟寄生习性提供了坚实证据,该研究表明独须虻科至少在侏罗纪就演化出了拟寄生行为和相应的形态适应。

昆虫的拟寄生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捕食行为,也是昆虫演化史上一个重要创新,代表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种新的取食模式。早侏罗世的蜂类是被广泛认可的最早的拟寄生性昆虫。此外,一些白垩纪捻翅目和鞘翅目幼虫也被认为是拟寄生性昆虫。尽管现今双翅目昆虫的许多类群都具有拟寄生行为,但明确的中生代拟寄生性双翅目化石非常罕见。(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瑜)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