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获悉,该单位黄青课题组在低温等离子体促凝血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项工作揭示了以往被忽视的低温等离子体中血红素促进促凝血的机制,也为该技术的实际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用信息。该研究结果已被《科学报告》发表。
有研究报道显示,低温等离子体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促凝血、灭菌、灭活癌细胞等诸多生物医学效应。然而,学界对于低温等离子体促凝血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黄青课题组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展开了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血液样品时,血液中血红素分子可显著促进促凝血效果。在此促进作用下,血液表面蛋白聚合形成薄膜,这与此前研究报道中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下血液表面形成的凝血块相似。而通过分析凝血块成分,发现它主要是由聚集的纤维蛋白组成。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设计辅助实验,以血液中相关蛋白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纤维蛋白原可与血红素分子配位结合形成蛋白—血红素复合物。这样,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生成的过氧化氢作用下,该复合物中纤维蛋白原分子可发生双酪氨酸形式的交联聚合,进而在溶液表面形成凝血薄膜。(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