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华民、李先锋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将交联网络结构引入到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孔结构中,大幅度提高了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开发的膜材料在液流电池环境下连续运行超过6000循环,性能保持稳定。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德国
《先进功能材料》上。
为了解决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选择性与导电性的矛盾,进一步提高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性能,该团队通过结构设计,成功地开发出高选择性、高导电性、低成本的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将膜材料组装的单电池在80mA/cm2充放电条件下,能量效率超过90%,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性能最高的膜材料,并经过13,000余次充放电循环考察,电池性能无明显衰减,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相关研究结果被选为封面发表于英国《能源环境科学》上,并得到期刊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这是来自全钒液流电池权威研究组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原创性提出“离子筛分传导”机理,并对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构效关系、传输机理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成果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取得的新突破。(来源:科学网 刘万生 袁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