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日前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玉贤课题组及其研究团队解析陆地棉基因组的最新进展。该研究结束了陆地棉没有参考基因组图谱的历史,开启了棉花基因组学的新篇章。
陆地棉(AD基因组)原产于中美洲,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栽培棉。陆地棉是在100万至200万年前由亚洲棉(A基因组)和雷蒙德氏棉(D基因组)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一直以来,由于陆地棉缺乏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关于棉纤维伸长的分子机制和作物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朱玉贤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讯、深圳华大基因组学研究所合作解析了全长2173兆碱基对的陆地棉基因组,其中包含7万多个蛋白编码基因,基因组大部分序列由转座子组成。
该项研究发现,陆地棉在异源多倍化之后出现了同源交换现象。研究揭示了棉花中乙烯合成的调控机制,发现乙烯的精确调控是棉纤维正常发育所必需的,为棉花基因组学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将对认识陆地棉基因组的复杂性、棉属物种的进化多样性和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基因资源。(来源:中国科学报 肖光辉 温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