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海明等 来源:GD 发布时间:2015/12/7 12:06:08
选择字号:
细胞凋亡研究取得新进展

浓度依赖的Bak 活化机制及其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关系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员戴海明与美国梅奥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发现蛋白质Bak除了可以被仅含BH3结构域的蛋白质活化外,还可以在细胞内发生浓度依赖的自发活化过程,称为Bak组成性活化。这一研究不仅为Bak的活化机制提供了新的机理,也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了解,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它不仅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免疫及生殖系统成熟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有两种: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和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其中,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由Bcl-2蛋白质家族控制的。

作为Bcl-2蛋白质家族的一员,Bak在活化后具有直接穿透线粒体外膜的功能。线粒体外膜穿孔后,引起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蛋白质分子,比如细胞色素C、Smac等释放,激活下游的细胞凋亡信号Caspase。

研究人员发现,在血液肿瘤细胞中,Bak组成性活化可以高达80%,并且其活化方式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Bak低表达与肿瘤的耐药和复发相关。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今年10月出版的《基因与发展》杂志上(来源:中国科学报 柯讯)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