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焰生等 来源:《植物细胞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5 11:22:04
选择字号:
异黄酮糖基转移酶研究获新进展
日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挖掘野葛根中催化异黄酮糖苷形成的糖基转移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两种相关基因的功用。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 《植物细胞报告》(Plant Cell Report)。
糖苷是天然药物的修饰基团,能够增强小分子药物的水溶性与制剂成药的可操作性。野葛是一种豆科植物,其根富含多种异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功效。所以,挖掘野葛根中催化异黄酮糖苷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对于新药合成与老药糖基化改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植物园的研究人员从野葛根中分离了7个根中高量表达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利用酵母与原核生物蛋白表达系统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糖基转移酶PlUGT1和PlUGT13分别催化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转化成大豆苷、染料木苷和芒柄花苷,其中,PlUGT1的活性明显高于PlUGT13;PlUGT1对异黄酮底物具有较高的专一性,而PlUGT13对异黄酮和其他黄酮类物质的催化活性无显著差异。
此外,借助野葛植物悬浮细胞系,该研究组还分析了PIUGT基因表达与大豆苷物质代谢积累的相关性,发现PIUGT1基因的表达与大豆苷的生物合成呈正相关,而PIUGT13的表达与大豆苷的积累无明显相关。(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