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正丽等 来源:《病毒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2-6-29 10:42:26
选择字号:
食虫蝙蝠肠道中发现多种新型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带领的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对我国蝙蝠肠道病毒首次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其中发现多种新型病毒。该研究结果对指导未来新病毒的发现和分离有重要意义,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病毒学期刊》上。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也是已知的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蝙蝠是多种新发病毒的自然宿主。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葛行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些来源于蝙蝠的病毒会导致人类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如“著名”的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病毒分离一直是最为直接的病毒研究方法,但是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很多病毒难以分离;由于病毒之间缺少保守的基因标记,特异性PCR检测难以系统研究样品中的所有病毒。而病毒核酸序列的随机扩增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全面研究某一生境下的病毒组。
石正丽小组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来自我国湖北、云南、天津等6个不同地区的食虫蝙蝠粪便样品中的病毒。结果显示,蝙蝠肠道中存在有大量浓核病毒、双顺反子病毒、冠状病毒、细小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这些病毒的宿主涵盖了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而且他们发现的大多数病毒序列与已知的病毒基因组(或蛋白序列)同源性很低,证明蝙蝠肠道有大量新的昆虫病毒、哺乳动物病毒,推测蝙蝠在这些病毒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葛行义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会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比如找出不同种类的蝙蝠各自携带哪些种类的病毒,哪种蝙蝠携带的病毒种类更多等。(来源:中国科学报 肖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