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8个国家的70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棉花基因组测序近日完成。12月20日,该项研究的学术文章《棉花基因组的多倍化及纤维的发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据悉,由河北联合大学
学院院长王希胤领衔的团队从2010年开始参与该项目,主要负责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
该文章推测称,项目的完成将推动棉花相关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世界棉田的种植面积将突破3290万公顷,棉花产量预计达到2490万吨,世界棉花贸易总量将达到近400亿美元。
王希胤介绍说,该研究有三个重大发现:一是发现棉花有一个多倍体的祖先物种;二是发现这个祖先物种很可能是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大绝灭事件中产生的;三是发现不同棉花基因组间在四倍体棉花中的大规模基因置换现象。另外,项目组还深入研究了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的功能。“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于棉花生物学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意味着可以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更深入地研究棉花品质优化和产量提高的问题。”
王希胤告诉记者,下一步课题组将把与棉花纤维产量、品质相关的基因找出来,通过杂交等技术实现基因改良,培育棉花新品种,再到大田生产,推动棉花经济发展。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大国和用棉国,但近年来受病毒影响造成棉花减产。基因组测序取得的全部基因信息,有助于提高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来源:中国科学报 高长安 张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