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东宇等 来源:《古脊椎动物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1-5-10 15:54:47
选择字号:
新发现渤海鸟化石距今一亿多年
 
繁盛于白垩纪的“渤海鸟”,被沈阳师范大学古鸟类研究组揭开了一亿多年的面纱。记者9日从该校获悉,发现于辽宁省建昌县的“渤海鸟”化石,被证明是反鸟类的一个新属种。
 
近日出版的美国学术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期刊》发表了关于“渤海鸟”的新发现:“渤海鸟”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是“热河生物群”反鸟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如今鸟类的祖先。
 
两年前,“渤海鸟”化石被一郭姓古化石收藏者发现,因此被命名为“郭氏渤海鸟”。该化石长约35.7厘米,保存较为完整。根据化石显示,“渤海鸟”的头吻部较短,上下颌均长有多枚牙齿,它的前后肢具有长而弯曲的趾爪,接近等长。这些都是以昆虫为食、营树栖生活鸟类的典型特征。
 
据该校教授胡东宇介绍,“渤海鸟”在肩胛骨与鸟喙骨的关节方式上与现生鸟类相反,属反鸟类。反鸟类是鸟类起源后第一支成功辐射全球的类群,繁盛于白垩纪,但与恐龙一起于白垩纪晚期灭绝。
 
胡东宇表示,根据手部演化,“渤海鸟”表现为原始反鸟类和进步反鸟类中间的过渡类型。此外,“渤海鸟”保存有多枚前肢飞羽印痕和两枚末端丢失的带状尾羽印痕。据分析,渤海鸟已具有拍打飞翔能力,可以实现自由飞翔。
 
据了解,“渤海鸟”的发现揭示了早期鸟类在白垩纪就存在形态和生态上的高度分化。此次发现是沈阳师范大学继2009年发现“赫氏近鸟龙”后在鸟类研究上又一新发现。(来源:中新社 孙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