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山大学获悉,由该校中山医学院教授余新炳领衔的课题组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独立完成了单条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通过序列组装绘制出肝吸虫基因组精细图谱。据介绍,该成果对了解肝吸虫致病的分子机制有深刻意义。
据了解,全球大约有3500万肝吸虫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包括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肝吸虫病也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27个省份有流行,2005年被卫生部列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防治的三大地方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广东省感染者达500多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吸虫病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其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是肝吸虫病防治的难点和重点,防治肝吸虫病对快速诊断、生态疫苗研发、传染源控制等提出了重要需求。
此次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来源:科学时报 李洁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