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星等 来源:《科学通报》 发布时间:2010-8-30 10:18:58
选择字号:
山东诸城发现角龙科恐龙化石
山东省诸城市8月27日透露,科研人员2008年在这个市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是北美地区以外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这一发现同时动摇了角龙科恐龙分类学和演化关系。
中国科研人员27日在诸城恐龙化石发掘成果媒体行动新闻通报会上说,这个大型角龙新属种,已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恐龙专家徐星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这是自2008年1月开始的诸城市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发掘以来首个被命名的恐龙新属种,也是这次科考发掘中的重大发现之一。
徐星已就这一发现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年第55卷第16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发现的第一个角龙科化石和它的生物地理学指示意义》的论文。
据徐星介绍,大型角龙是恐龙家族在白垩纪晚期的一个重要代表类群,著名的代表包括体重超过10吨、头长超过2米的三角龙,一般都被归入角龙科。过去,确切的大型角龙化石全部发现于北美西部,相应的这一类群也被认为起源于那里。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诸城中国角龙”的发现,这一普遍的认知有可能被改写。
诸城是中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从上世纪60年代起,曾有过两次大规模恐龙化石科学发掘。2008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对诸城吕标镇臧家庄附近出露的晚白垩世时期沉积形成的王氏群进行了地质古生物学调查,并展开了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发掘。
在这一地点,科研人员除了发现大量的鸭嘴龙类化石外,还发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发现的恐龙类群,其中包括一些大型角龙化石。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诸城恐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系统研究,发现这些化石代表角龙科的一个新属种,他们把这一新属种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
据介绍,“诸城中国角龙”的头骨长度超过180厘米,宽度至少105厘米。在它的头前部长有一个超过30厘米长的粗壮的角;在头后缘,长有超过10个弯曲的角。通过定量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诸城中国角龙”属于角龙科两大类群之一的尖角龙类。尖角龙类的身材相对较小,而另外一类开角龙类则体型较大。
然而,“诸城中国角龙”的发现模糊了角龙科两个亚群之间的界线。徐星说,“诸城中国角龙”是已知最大的尖角龙类之一,大小更接近开角龙类,缩小了这两类角龙的体型差别。除此之外,“诸城中国角龙”还在其他一些特征上更接近开角龙类,比如头后缘平滑。更有趣的是,它还具有一些见于小型的相对原始角龙类的特征,比如它的下颞颥孔的位置相对较高,它在眶前孔前还发育一副孔。
徐星认为,诸城恐龙动物群是亚洲目前已知和北美晚白垩纪恐龙动物群最为相似的动物群。从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角度,亚洲和北美在白垩纪晚期关系非常紧密。在这一时期,两地的恐龙动物群非常相似,但非常有趣的现象是,确切无疑的角龙科化石此前一直没有在亚洲发现。由于这一原因,定量分析显示,角龙类在两地之间的相对迁徙次数要远远低于其他恐龙类群。
科研人员推断,角龙科化石的缺乏可能是由于亚洲没有大型角龙生存的适宜环境,也可能是因为化石采集尚不充分。“诸城中国角龙”的发现表明化石采集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导致大型角龙化石缺乏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山东诸城中国角龙”蕴涵的新信息,研究人员认为,大型角龙可能起源于亚洲,后来迁徙到了北美。在角龙的演化历史当中,发生了多次从亚洲到北美的迁徙事件,这和其他一些恐龙类群的迁徙模式是一致的。
徐星认为,“诸城中国角龙”是北美地区以外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它的出现动摇了整个角龙科恐龙分类学和演化关系的基础,证实了亚洲同样存在着晚白垩纪的角龙科恐龙,模糊了尖角龙和开角龙的分类界限,并且提供了许多关于非角龙科恐龙到角龙科恐龙形态转变的重要信息,填补了角龙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恐龙生物地理学将产生重大影响。
位于山东东南部,泰沂山脉与胶莱平原之间的诸城市恐龙化石资源丰富,全市13处镇(街道),已发现恐龙化石点多达30个,分布面积150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发现的恐龙属种至少10个,包括3种角龙,3种暴龙,至少2种以上的鸭嘴龙,以及甲龙和虚骨龙等。
专家认为,这些新发现意义重大,对于研究白垩纪晚期古环境变迁、古生物进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对于破解发生在那一时期的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料。(来源:新华网 刘宝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