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ihua Xu 来源:《生态前沿与环境》 发布时间:2009-8-10 15:41:34
选择字号:
汶川地震致大熊猫栖息地减少四分之一

大熊猫(资料图)
 
去年五月,发生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地震造成约六万九千人死亡,一千五百万人无家可归。现在,生态学家已经评定了地震对生态多样性以及对现存的一些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发表在《生态前沿与环境》(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上的报告表明,研究所涉及的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有23%被毁,残存的、支离破碎的栖息地,有可能影响到大熊猫的繁殖。据保护国际(CI)说,四川地区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的徐伟华(音)说,该地区是一万两千多种植物、一千一百二十二种脊椎动物的家园,也是地球上半数以上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栖息地。
 
徐伟华在报告中说,“我们估计,6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影响。”徐伟华及其同事利用卫星成像测定四川岷山地区(震中附近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毁坏及受损情况,想方设法为大熊猫残存的栖息地制定保护对策。
 
由于森林是大熊猫主要使用的植被类型,研究报告的作者们将2007年9月地震前卫星图像与2008年7月地震及余震之后的卫星图像里的绿荫面积进行了对比。随后,作者们结合适合大熊猫生活的森林标准,包括海拔高度、边坡坡度以及竹子的分布情况,对这些卫星数据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他们的分析显示,超过354平方公里(或者说23%)的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了荒地。而且他们发现,残存的大片的栖息地已经瓦解成了很多小块区域,徐伟华说,这种影响几乎跟栖息地被毁坏不相上下。“分散的栖息地很可能已经将栖居于此的大熊猫种群分隔开了,种群可能低至35只了,”徐伟华说,“种群分隔增加了它们所面临的灭绝的风险——部分原因在于近亲繁殖的可能性更大。”
 
徐伟华及其同事提出一个计划,利用特殊的保护通道,鼓励大熊猫在地震后的各小栖息地之间走动。他们还建议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并劝告大家,在震后重新安置受影响城镇的同时,也要考虑大熊猫的安身问题。徐伟华说:“采取各项措施,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大熊猫栖息地,这对该物种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这个地区的大熊猫比任何时候都更脆弱,容易受到人类干扰的伤害,包括震后重建和旅游。自然灾害加上这些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源:网易探索 袁璐)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