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载文报道,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3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种类的天体——“超紧星系”。这类天体形成于超大质量黑洞被星系“暴力驱逐出境”之后,黑洞周遭会围绕出一个紧密的星群,进而形成记录这一“天体驱逐”行为的活化石。
公布该发现的同时,《天体物理学杂志》亦论述了这种“超紧星系”的理论假设,认为这些数以百计的微弱星团可被目前宇宙环境的光波检测到,甚至其中一些可能已出现在天文报告中,只是未被公认。
研究人员认为,“超紧星系”的产生源于超大质量黑洞被星系强力“抛”出,随后又与另一超大质量黑洞合并。因为“驱逐”时的暴力力量,黑洞撕碎了很多星系中的恒星,这些碎恒星一边同大而重的物体相结合,一边向黑洞靠近,并在其最接近黑洞的时刻,永久地保持住“驱逐”事件发生时的速度。而黑洞即使被“驱逐”出星系,仍然具有引力,并能约束到整个星系团。
研究人员表示,可根据测量星群围绕黑洞运转的速度推导出“驱逐”事件当时的强烈程度,而这将是重建这一罕见模型的唯一方式。但现在的困难集中在设备上——其需要一台大型天文望远镜以长时间曝光来完成。
黑洞被“驱逐”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事件产生的导火索应是两个庞大星系之间的猛烈碰撞和融合。一般来讲,碰撞之后星系中心区域的超大质量黑洞在近距离时会产生强烈的引力场进而相互吞噬。但此次因尚未知的原因,引力场是完全单向的,使其中的一个黑洞遭到“驱逐”。不过以当时能量来讲,也足以将一个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黑洞从其居住了数百万年之久的星系中心“抛”出去。(来源:科技日报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