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兰迪·弗雷泽 来源:《儿童发育》 发布时间:2009-11-30 15:18:06
选择字号:
揭开孩子爱问“为什么”之谜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们无休止地追问“为什么”并非淘气或故意给家长添乱,而是发自内心地想知道答案和真相。
 
渴求解释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心理学系研究员布兰迪·弗雷泽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学龄前儿童在与成年人对话中寻求解释”课题,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好奇心,尤其关注他们总爱问“为什么”这一行为。
 
弗雷泽针对2岁至5岁儿童设计了两组实验,分析儿童提出的问题、大人的回答以及儿童听到回答后的不同反馈。
 
研究发现,儿童对知识的渴求比人们想像中强烈。他们对能够回答问题的解释性回答感到满意,对敷衍了事的回答感到不满足,往往还会再次重复提问。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3日援引弗雷泽的话报道:“从孩子们开始问‘为什么’起,他们提问就是为了获得解释。”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儿童发育》(Child Development)双月刊。
 
好奇学习
 
20世纪中叶以前,学界认为幼儿仅能认知事物间有关联,直到七八岁大时才能分辨原因和结果。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幼儿从2岁开始积极向周围世界学习,3岁时即能认知因果关系。
 
在第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记录下6名2岁至4岁儿童每天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客人的日常对话,从580多份对话记录中发现超过3100处“为什么”。例如“为什么我的胃这么大?”、“为什么要关灯?”和“为什么蛇没有耳朵也能听见声音?”等等。
 
研究显示,如果大人对孩子的提问敷衍了事,孩子们锲而不舍重复提问的可能性比获得认真回答后重复提问的可能性高一倍。
 
不过,即使大人认真回答了孩子的提问,孩子们也很有可能冒出更多问题,追问到底。研究显示,儿童得到满意回答后继续追问的几率比得到草率回答后追问的几率高三倍。
 
“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比我们想像的高,”弗雷泽说。
 
刨根问底
 
在第二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向42名3岁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展示一些特殊玩具、图书和视频。这些物品可使儿童感到惊讶,诱使他们提问。例如一盒全部为红色的蜡笔,一则不完整的谜语,一本讲述把橙汁倒进麦片的故事书等等。
 
对孩子们的提问,研究人员分别做出能够解答问题的回答和不能解答问题的答复。当孩子问到“为什么他要那么做(把橙汁倒进麦片)”时,研究人员可以回答“因为他以为盒子里装的是牛奶”,也可以回答“我喜欢把牛奶倒进麦片”。
 
获得不同答复的儿童反应不同。近30%得到认真答复的儿童会点头或说“对”,得到敷衍答复的儿童中只有13%会这样做。20%得到敷衍答复的儿童会重复提问,但只有1%得到认真答复的儿童会重复问题。(来源:新华网 康雯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