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5 21:50:09
选择字号:
1年600项,中医药成果如何转化

6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征集中医药科技成果696项、签订意向合同21项、金额达6.38亿元……

在过去的2023年,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开展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先后走进江苏、宁夏、广东、山东、四川、北京,对接中医药科技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2024年,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也已整装待发。

利用率低,转化周期长

“近年来,我国每年通过鉴定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约有600 项,获奖成果约占20%~25%,但转化率不足10%,总体存在利用率低和转化周期长等问题。”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陆阳告诉《中国科学报》。

她认为主要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不愿转——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评价体系对成果转化不够重视,科研人员不愿转;二是不敢转——目前的政策机制还不健全,职务科技成果确权难度较大,又涉及无形国有资产,科研人员不敢转;三是不会转——行业层面缺少统一、完善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科研人员缺乏获得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平台,致使不会转。

针对不愿转的问题,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共同举办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营造出支持转化的良好氛围。

针对不敢转的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作出示范。《中国科学报》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从校友、企业、第三方机构中选聘了19位成果转化专员,并首次在职称体系中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岗位,还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医疗机构制剂产业联盟。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高价值专利培育”入选“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

针对不会转的问题,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搭建了相关平台,让成果持有人现场展示成果,专家团队现场评价成果,企业和投资机构现场挑选成果。“推动成果持有人转变角色,站在企业和市场的角度推介科研项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刘陆阳说。

坚持供给与需求结合

“医生整天忙着看病,很少有机会接触产业界知名企业,好的科技成果往往束之高阁;企业代表则一家一家医院跑项目、谈合作,却不能接触到关键的科技成果……”2023年6月,江苏南京成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的全国第一站。在活动现场,成果持有人和企业代表纷纷道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镜清指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在中医药科技成果与市场之间搭建了桥梁,更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转变中医药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前置市场导向机制,对创新中医药科研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走向国际作出重要贡献。

在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系列活动启动工作会上,国家科技成果网负责人吴昌权表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是完善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的一项示范性举措。他建议该工作要坚持供给与需求相结合,加强高质量成果供给、地方企业需求挖掘,以及两者之间的精准匹配,打造中医药领域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报》从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了解到,2023年的6场直通车活动各有特点——江苏站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专场,针对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的代表性成果开展路演;宁夏站是中药材资源专场,针对中药材种植技术和产业链技术成果开展路演;广东站是中医药技术装备专场,针对中医药智能装备类成果开展路演;山东站在首届省中医药文化节上开展直通车活动;四川站主要针对中医药大学相关成果开展路演;北京站则以中药院内制剂的转化为重点。

刘陆阳介绍,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提前发放了调查问卷,并收集到相关信息—— 一是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对路演普遍不了解,44.27%的参加者是第一次参加成果路演;二是成果持有人把路演变成了学术讲座,对于项目的市场需求、转化前景、资金需求等挖掘较少,缺乏成果转化意识;三是中医药科研人员普遍有成果转化需求,96.18%的参加者表示愿意参加未来的路演活动;四是中医药从业人员对成果转化的专业知识需求强烈。

精准对接+路演服务

中医红外热成像仪、中医眼诊仪、自动穴位识别治疗设备、智能针灸诊疗单元……在2023年10月举办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广东站)现场,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团队展示了诸多中医药现代化装备技术。

“中医红外热成像仪有点像西医的B超,可以测量体表温度变化,是辅助诊断工具。”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标准与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邵伟标告诉《中国科学报》,“中医红外热成像仪标准已发布20年。随着技术革新,我们结合临床诉求,对相关标准进行了更新,并搭建了全新的应用体系。”

邵伟标表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贯通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应用单位,有利于他们了解产业需求,并通过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交流,进一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报》从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在广东站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医红外热成像仪》标准,并启动实施《电动针灸诊疗床椅》《智慧针灸单元建设指南》《健康家居 健康数据采集及分析通用要求》3项团体标准。

“政策监控严、转化周期长、投资风险大,使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相比其他的科技成果转化要滞后一些。”参加了几场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后,吴昌权有感而发,“直通车采取精准对接+路演服务形式,从技术供给端出发,带着好技术、好项目,通过路演的形式促进成果落地。”

吴昌权还对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路演项目应围绕中医药行业特点开展优选,二是活动应注重企业和园区的需求,让路演更有针对性;三是应思考中医药技术落地的环境和条件,如哪些企业承接比较合适、以什么方式合作比较有利等。

“希望今年的活动能结合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和规律,聚焦落地转化来实施和执行。”吴昌权说。

?

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