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没有航天航空大学?”这是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一名市政协委员向其他委员们发出的疑问。这一问也引发了上海市政协委员龚思怡的思考。
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龚思怡于1月24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民用航空也是上海重点布局的产业之一,上海在航天领域历来就有很好的基础和积累,如卫星发射、运载火箭等,随着C919大飞机研发成功,上海进一步定位民用航空产业发展。
“但从教育板块来看,上海缺乏一所专门培养航空航天人才的大学。”龚思怡表示,像北京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沈阳、郑州等地也有专门的航天航空特色高校,山东一所应用型高校“滨州学院”最近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
“上海集合了很多的教育和产业资源优势,我们能不能集合各校优势学科,来建设一所航空航天大学呢?”在龚思怡看来,上海建设航空航天大学不一定要“另起炉灶”、“零基础”去建设,可以考虑依托现有的高校来进行建设,“航空航天领域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体系,支撑学科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机械、电气、能源动力、材料等工科学科,也需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交叉学科。”
龚思怡透露,其所在的上海电机学院目前也正在布局发展航空航天领域人才的培养,一年多前就成立了航空产业学院,也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了智能航空材料研究中心、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建了电动力联合创新研究院,“今年,我们将在自己学校内挂牌成立航空学院,聚焦人才培养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携手同行高校,通过共建研究机构、共建专业等举措,一起培养航空航天人才。”
龚思怡认为,当前,上海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处于塔尖的设计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不同的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输送和培养不同发展方向的人才。
同时,她也指出,上海正在打造人才高地,出台了很多计划培养和汇聚人才,但这个“人才”的概念不应该狭义地理解为只是战略科学家、院士或者从海外引进的学者等,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将“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从全国范围看,应用型高校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90%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上海的应用型高校其实也有很好的人才培养的基础,像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都是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的学校。”龚思怡进一步表示,当前,上海的应用型高校特别注重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强调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她最后呼吁,政府部门配置更多的资源,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