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京泽 张素 刘轩廷 来源: 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3/10 18:44:24
选择字号:
专访“农民院士”朱有勇:做研究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事

日前热播的影视剧《山海情》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凌一农”感动无数人,亦引发更多人关注起现实中奋战在扶贫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他们用沾着泥土的脚步丈量中国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就是其中典型。

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上举着土豆接受中外记者采访的朱有勇,又被称为“农民院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事。

“顶天”,是指在实践中寻找突破理论的路径;“立地”,则是指在理论中探索帮农民致富的方法。但,如何能将研究做到既“顶天”又“立地”?

朱有勇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先讲起“扶贫经”。

2015年,朱有勇参与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驻村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此之前,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解决植物病虫害问题。

彼时的澜沧县,贫困人口仍有近14万人。“‘立地’比‘顶天’更难”,朱有勇说,他们实地调研后决定种冬季土豆。结果,有人找上门来说想种花椒,还有村民嘴上答应,转头往地里撒了油菜种子。

年逾六旬的朱有勇租了百亩地搞示范播种,每天去挖沟、浇水、施肥。翌年开春丰收时一算经济账,单这一项就能让冬闲田变成“脱贫田”。

此后,朱有勇运用此前研究成果发展林下种植。基于作物相生相克理论,适当加以人工干预,就可以不用农药解决中药材“三七”易生病等难题,收获一茬后土地还可轮种黄精、重楼等。他拒绝了企业开出的天价,而是把技术无偿教给老百姓。

这几年,朱有勇更忙了。澜沧县脱贫摘帽以后,建酒厂、开设技能培训班、筹建职业技术学校,他忙着“扶上马,再送一程”。去年4月,眼看上百吨土豆受疫情影响要滞销,朱有勇干脆在网络直播间里上手炒土豆丝带货。仅用1小时,当日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

这些故事让研究“顶得了天、立得住地”的答案呼之欲出。

许多拉祜族居民世代生活在山里,为融入他们,朱有勇学拉祜语,跟村民同吃同住、喝酒唱歌。他说,就是要用所学所长真真切切帮助农民。

无论是坐“冷板凳”,还是科技扶贫,都要面对无数艰难。对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朱有勇也很理解。这次,他就在两会上为给科技特派员改善条件鼓与呼。

朱有勇今年带来的建议都是围绕乡村振兴,一方面,是践行特色产业发展理念,用科技创新为产业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对农村基层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给更多“乡土专家”施展空间。(完)

相关专题: 2021两会科教之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