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表演新古彩戏法三变。
李宁在论坛上发言。
一身素白色衣服,脚上是一双来不及脱的舞台靴。几分钟前,魔术大师李宁还是舞台上把中国传统的变脸、更衣、变伞在瞬间进行同步变换的“大魔王”。几分钟后,他一如素人,坐在橘色灯光的化妆间里。
这套由他创造的魔术形式——新古彩戏法三变,将戏曲、曲艺中的精粹加以融合,曾一举征服了东西方挑剔的评委。
犹如他精彩的戏法,上一秒他是魔术师,下一秒,他又会把自己变成什么呢?
唯有创新才是出路
2001年,李宁代表中国参加第16届蒙特卡罗世界魔术大赛,他成为首次进入决赛的亚洲魔术师。
由于赛场上第一次出现中国面孔,不少人误以为李宁是日本人。出征前,朋友送了他一套同名的李宁运动品牌服装。那时候,李宁品牌还没有国际化,一些同行看到他连袜子也是同一系列,还以为是日本的家族文化。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幻术角逐中,李宁不负众望,一举拿下了魔术界的奥斯卡奖——金魔棒奖。领奖瞬间,他突然明白了,体操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为什么会流泪。“并不是为拿下大奖落泪,而是回想起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那一刻,李宁很自豪,因为他代表了中国,通过魔术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他还是第一个把中国魔术带上世界最高领奖台的人。
“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是比赛最为重视的。没有技术创新,只是在他人基础上复制,难以走得长远。”李宁说,“比赛与商演完全不同,比赛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和表演形式创新。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转化出更加独特的魔术效果。”
在那之后,李宁认定“唯有创新才是出路”,但创新是建立在一定魔术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否则就无从谈起。“如果魔术只是凭兴趣驱动,缺乏系统化学习,单一式培养、碎片式培养不足以支撑青年人在魔术事业上的长远发展。”
每次念及此,李宁都很着急。回想起当年父亲写信恳求著名魔术家丁洪杰收李宁为徒,如今的家长却轻易地把孩子的魔术“小火苗”扼杀在高考之前,他意识到“学魔术没有学历,就业寸步难行,换到现在任何家长都不愿意”。
传统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固然很好,但只能培养少数人,而只有拥有一定数量,才能在其中选拔出凤毛麟角的优秀人才。人才培养跟不上,魔术产业又谈何兴盛?
怎样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地培养魔术人才?慢慢地,李宁心中有了答案。
我有一个小目标
2010年的一天,李宁在家打扫卫生,无意中捡到从前的钱包。拉开略紧的拉链,一张焦黄的小条跃入眼帘,把他的思绪拉回1997年。
那时的他,在魔术界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坐在麦当劳里,他随手用收银小条写下了一个心愿——我要拿全国金奖。“要出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精品,哪怕失败,即便死也要死在战场。”他暗暗对自己说。
2000年,他拿下我国魔术最高奖项——金菊奖金奖。紧接着,他定下第二个目标——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带着他的《移形换影·三变》,2001年他又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此后他3次登上春晚舞台。
独立的专场晚会是每位魔术师梦寐以求的盛典。2004年,中国杂技团为李宁量身打造了全国首台大型个人专场魔术晚会《魔法传奇》,2009 年又继续推出第二台个人专场晚会《魔幻之旅》,两台晚会在全国各大艺术院线巡演,这一演就持续到2012年。
“这张随手塞进钱包后被遗忘的小条,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正能量。它给了我暗示——有一个当时觉得不可能的目标,等待我去实现。”李宁回忆道,“所以,年轻人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发展,而是要思考自己三五年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年来,李宁所做的都不是复制自己,而是超越自己。在这些接二连三的“小目标”完成之后,李宁决定要做一件国人都没有挑战过的壮举。2012年11月25日,李宁从武汉黄鹤楼穿越到长江对面的龟山,2000多米距离仅用了15秒钟完成。这一魔术经央视直播,震惊了大江南北,他又成为我国户外实景魔术表演的第一人。
接下来,又该干什么、还能干什么?李宁思考了很久。尤其是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他心中的那颗教育种子越发滋长。早在注册网络账号时,他就给自己起名“魔法校长李宁”。初涉教育,他选择了用5年时间去做幼儿、少年魔术教育,用魔术来启发孩子的情商和创造力。为了做好教育,他推掉了大量的商演。
后来回想,这其实是他初窥教育门径的一个敲门砖。“5年的试炼,更多是为做高等教育打基础。”李宁说。
这也符合他一向敢于开拓的性格。尽管此前也有人想做魔术高等教育,但大多数人不是停留在想法上,就是在中途放弃。这一次,李宁下决心把它落实。
人们看见他亲自出马谈合作,更多的反应是,“哟,原来高校还没有魔术专业呢?”
“都知道这件事会遇到不可预估的困难,但终归需要有人去做。” 李宁认为,自己有责任、义务去做好这件事。
2018年10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宁魔术艺术学院挂牌成立。这是第一所获得国家认证大学文凭的职业教育艺术学院,填补了国际魔术行业高等教育的空白。
跨界的勇气
从那一天起,李宁从魔术师正式“变”成了李宁魔术艺术学院院长。
虽然名为院长,但似乎谁都是他的“老师”。“课程体系如何搭建?魔术专业从未有过教材,该如何编写?怎样管理招生、就业?”四处请教,忙着做笔记,奔赴韩国、美国调研魔术人才培养……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虽然第一年只招收20多名学生,但逐年增长。每次想到三五年乃至十年后,每年有200个以上的大学生涌入魔术文化市场,李宁又不自觉嘴角上扬。
第一家魔术学院落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宁看中了它的工科专长。在他眼中,魔术一离不开科技,二离不开影视节目制作。
从定下来的专业全称“智能科技魔术专业”可见一斑。“未来魔术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与科技相融合,包括影视制作、材料学、制造业等。看似是舞台表演,但幕后工作离不开道具制作和研发。”李宁说。
在他规划的蓝图中,还要有一所高校,主打魔术表演。“李宁魔术艺术学院偏幕后技术,这所偏台前表演,未来可以并成一轨、合二为一。”这个愿望在不久前刚刚实现,由李宁牵头的表演(魔术表演)专业在北京城市学院正式启动招生,这也是国内乃至国际第一个魔术专业本科学历制教育。
魔术大师坐镇的学院,自然少不了星光熠熠的魔术大咖前来当客座教授,如国人耳熟能详的刘谦等人。“现代学徒制”也将被引入其中,学校帮助学生邀请专家、教授、知名魔术大师等进校园单独传授技艺。
“发展一门学问的教育工作绝不容易,也不可能是一小撮人能完成的任务。韩国也曾在2000年开始艺术学院魔术教学,但未能全面地发展教学系统。现今国际上只有中国有如此机遇,促成魔术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我40多年魔术研习历程中,能够参与其中,将是我未来对这门学问的回馈。”来自香港的李宁魔术学院魔术专业教授谭永铨说。
至于就业,并不是李宁眼下最要操心的事。华侨城欢乐谷、奇幻森林等企业和文艺社团,已经和学院洽谈好定向培养。“目前市场上急需魔术高等教育专业系统化培养的魔术艺术人才。”
“魔术专业一定要做好产学研融合发展,重视魔术教育人才培养就是重视中国魔术的未来。”李宁说。这一次,他拼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