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家提出优化面向脆弱人群的洪灾应急响应方案 |
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开展跨国合作研究 |
据水利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份27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特别是6月以来,南方持续强降雨,多地暴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超千万人受灾。如何建立基于高精度洪涝预报预警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针对城市脆弱性人群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城市洪涝精细化治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自然地理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在《自然—可持续性》合作发表研究论文长文,为优化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与联合国可持续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面向城市脆弱人群,以英格兰地区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和强度的洪涝事件对城市应急响应的影响。华东师大兼职教授于大鹏,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殷杰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消防救援和医疗急救是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的主要响应部门。洪涝灾害不仅导致部分人群(尤其是老、幼、病、残等脆弱人群)陷入危险境地,对应急救援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同时,严重积水也会造成道路通行受阻或交通拥堵加剧,使得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应急响应能力显著降低。尤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洪涝事件将显著增多,应急救援所面临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和复杂,优化城市应急管理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即使是低强度、高频率的洪水事件也会对城市应急响应时间产生显著影响。正常(无洪涝)情况下,英格兰地区84%的居民能在7分钟内获得医疗急救服务;如果发生3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这一比例将分别降至70%和61%。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洪涝事件对城市脆弱人群应急响应能力的影响,发现无论响应时间、洪水类型或严重程度如何,急救服务对7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覆盖率最低,救护车能在7分钟内到达80%的老年人口所在地,如果发生30年一遇洪灾,这一比例将降至65%。
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东南部低地区和乡村地区,即使低强度洪灾也能严重影响应急响应时间,高度城市化地区(如大伦敦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期间(6月22日~24日,投票日为6月23日)伦敦市消防队的救援记录,可以验证以上研究结论。此外,虽然郊区人口密度比市区低,但很多紧急求救来自于郊区而非市区。这些发现凸显了在应急救援服务中提高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应急救援的可达性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洪涝灾害中,还需充分考虑洪水事件的“级联”影响和脆弱性的“热点”地区,制定更加公平、可靠、可持续和韧性的应急救援方案和规划。在国家层面,需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联动;在城市层面,需精细化服务对象与需求,改善弱势群体可达性,增强整体公平性。
据悉,该工作是华东师大、英国拉夫堡大学、瑞士洛桑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和香港大学等单位的合作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0-051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