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2 19:40:41
选择字号:
疫情期间,看书还是看信息?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网络阅读越来越活跃,已经成为许多人稀松平常的生活和阅读方式。尤其在居家抗疫期间,人们困守一隅,数字网络阅读方式愈发凸显出其优越性,碎片化阅读也更为普及。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注意到,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花了不少时间通过微信看新闻、评论等碎片化信息。“可见,大众的阅读不可能背对现实。”

由于疫情期间互联网碎片化阅读的高峰,遍地都是10万+的公号文章,也带来了一大批新的流量。可聂震宁指出,它无法掩盖这种阅读的最大弊端——内容质量问题严重。网络上充斥着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评论,微信里弥漫着为收割流量而编造和传播的无耻谣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这种信息性的、碎片性的阅读消费大扩张,还产生了一个衍生现象,人们对疫情中一些事件、观点的理解和判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歧、争论,以至于撕裂。正如网友吐槽的,疫情期间,在朋友圈中,拉黑、退群现象比比皆是。

“这是因为很少有人思考,在禁足期间,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安顿我们的身心,特别是安顿我们的灵魂;当我们在焦急、迷惘、无助,甚至是孤独中,如何来面对自己。” 徐升国说,

“看上去,我们是与他人争锋相对,实际上对抗的恰恰就是自己内心的焦灼、分裂与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度阅读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人们不仅需要通过读书更完整的理解外部世界,也可以通过读书构建一个平衡的内心世界。

2月5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中,一位患者躺在病床上看书的照片在网上迅速走红。他手里拿着的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名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有人把这一画面解读为逆境中对文明的守望,它抚慰了屏幕前许多虚无的心灵。

“试想,在那样一个场景下,我们习惯捧起一本书静静地阅读。那一刻,疫情就会在我们心中消失,甚至世界都会在我们眼前消失。”这就是徐升国所说的阅读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社会陷入集体恐惧与不安的时刻,太需要又太稀缺了。”

最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线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

在徐升国看来,这也意味着,消息类、视频类、微信群社交信息阅读等已经明显挤占了人们深度阅读的时间。对此,聂震宁也表示,希望读者做出合理的选择,回归到阅读可靠的书籍上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