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4/21 12:57:17
选择字号:
教育学者:云课堂技术不能取代“人”的主体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大学的影响,需要在疫情结束后再去研究和总结。就现在看,全国大专院校无一例外地推出规模空前的网课,至少在教学方式上改变着大学。

将教学从具体的教室搬到虚拟的“云”端,无疑拓展了课堂的空间。这个课堂是无限大的,且不受时间限制。教师一次授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地点随意,姿态自选。教师原来秘而不宣的手机、QQ、微信号以及电子邮箱地址等信息,统统需要向每位学生公布。师生之间有关课程内容的交流,也能够通过“云”课堂的“弹幕”功能实时进行。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

有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认定自己熟悉电脑软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张开双臂拥抱这种教学形式,甚至断言,“云”课堂最适合于大学教学。他们显然把“共同游戏”简单地等同于大学的教与学。还有一种误解表现在推广和宣传网课的策略上。为了在整体铺开之前就证明“云”课堂的合理和有效,相关推广和宣传将个别学生详细、整齐的网课听课笔记展示出来。殊不知,“云”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视频和有关课程内容的PPT既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地重复回放、观看,手写笔记就不再以传统的详细、整齐为标准。详细、整齐的手写笔记,只会让人感到摆拍式的虚假。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云”端教学方式的长短优劣是可以讨论的,但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在大学中,教学方式本身是一个非强制性的自然而然的淘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学主体的一方——教师应该享有不受干扰的自主权和裁定权。

这就涉及到大学教育中的核心——“人”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与“云”端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使用与否。当然,一个传统的教师与一个被新技术所武装的教师相比,后者外在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在当下技术化的时代,掌握新技术和使用新设备也成了展示自身强壮的方式,甚至赖以生存的保证。这也就是本次全民网课上线的初期,所有教师都不仅感觉新鲜,而且在紧张、激动、兴奋和忙乱、生疏、语涩之后,激情满怀、勇于争先的原因。

但是,两个多月下来,整体地看,“网课热”正在加速冷却。就本人体验后的感受来说,原本对网课的新鲜感已经基本消失,讲课热情不仅锐减,甚至产生出莫名的抵触情绪,内心中唯一盼望的是疫情尽早结束,回到熟悉的教室,走到活生生的学生面前,彼此保持真实、真切、真诚,不受媒介状态干扰地面对面交流。

人和人的直接交流与通过虚拟网络、电脑(视)屏幕等媒介进行交流最大的不同,就是袪魅。媒介是通过遮掩来制造“神秘”的,由于只展示局部,甚或放大局部的优势,“魅”才得以产生,而恰恰是这个“魅”,阻碍了平等的交流,让“人”变得不真实。

在教室里不同,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优点,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短处;教师也一样,可以随时观察学生。而或多或少的“短处”正是构成“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永远无法由媒介式交流所替代的原因也在于此。

技术能够帮助人,但“人”才是主体,这乃是教育的基石。前不久被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叫停的基于人脸识别、心率监测等监督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AI软件就是“技术高于人”的典型,它明显是不懂教育和教学的人设计出来获利的。说它是所谓“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显然是过于抬举它了。因为它根本就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不过是缺乏基本人文素养又热衷于技术开发和获取经济利益的人,对教育和教学神圣性的一次冒犯。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云”端教学,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手段,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这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其优长之处,也是今后大学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从反思的角度看,一方面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于“云”端教学,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毕竟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另一方面,网上教学的技术手段虽然可以助益教学内容的展开,却终究无法替代内容本身。这一点在研究生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

疫情期间上线的网课是近一二十年有关方面推广电化教学、网上教学的正常延续,但它无疑是范围最广、实施最彻底,或者说达至高峰、影响最大的一次。一切事物在达至高峰后,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持续强劲,一路走高;一是走下神坛,回归平常。

无论是哪种结局,对大学教学来说,都需要遵循“人”的教育原则,尊重教学的主体和专家——教师对于内容与手段的自主权和裁定权。这也是做好教学工作、让教学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