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迪智库发布业内首份《“新基建”发展白皮书》 |
“新基建”到2025年带动投资或超17万亿元 |
|
3月2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CCID,赛迪)发布业内首份《“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在5G方面,公开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预计年内建设超过55万个5G基站。到2025年,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5G网络,预计需要5G基站500万-550万个,以每个基站平均50万元计,直接拉动基站投资约2.5万亿元。5G产业链涵盖广泛,5G基站基建将带动多类型终端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行业应用市场规模快速上升,预计2025年带动5G全产业链相关投资预计累计超5万亿元。
在人工智能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3年,建设20个左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约为2200亿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快速进步,促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预计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APP培育以及百万企业上云。根据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预计至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将超6500亿元。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赋能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预计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超万亿元。
在特高压方面,今年内在建和待核准特高压工程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7条。根据国家电网数据,这16条线路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577亿元。特高压投资周期2-3年,到2025年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带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建设安装等领域业绩增长,推动电力互联网、配电网等智能网络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累计超1.2万亿。
在高铁、轨道交通方面,2020年拟通车线路14条,通车里程有望达到3696公里。预计2025年投资规模约4.5万亿。 带动轨道、道路建设、电工电网、装备制造、轨交车辆及零部件等行业高速发展,推动城市群旅游、人才、民生等经济发展,预计到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累计超5.7万亿。
数据中心可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根据《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截至2017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为166万台,增速33.4%。以增速不变计算,到2022年预计新增投资1.5万亿元。大数据中心为驱动力基础设施,将带动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预计2022年会带动相关投资超3.5万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2020年预计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 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 万个。到2025年,建成超过3.6万座充换电站,全国车桩比达1:1,预计投资规模将达到900亿元。带动充电桩/充电站零部件快速发展、充电运营更趋合理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会带动相关投资累计超2700亿元。
《白皮书》指出,“新基建”引入的投资新风口包括:5G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芯片、物联网专用芯片、IGBT控制芯片等芯片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业控制等工业软件;5G基站设备、服务器、工业数控装备等系统装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应用。
《白皮书》建议在政府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新基建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最大化发挥投资带动作用,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率先推进新基建试点示范应用;注意网络安全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